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进展

铁民

铁民安徽省医药技工学校232001

摘要通过对透皮吸收制剂研究进展的介绍,对透皮吸收制剂中的基本概念,常见的物理、化学和载体透皮促进方法、西药透皮制剂的研究和中药透皮等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透皮吸收;透皮促进;

药物透过角质层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的过程称为透皮吸收。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透皮吸收的研究不断发展,主要被心血管系统用药、止痛药、激素类药品等长效治疗药物所占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的透皮给药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透皮吸收制剂的类型

透皮吸收制剂可以分为储库型和骨架型两大类。

1.1储库型

膜控释型:TTS由背衬层、药物储库、控释膜、黏附层和保护层五部分组成。膜控释型的背衬层要求封闭性强,对药物、辅料、水分和空气均无渗透性,易于与控释膜复合,常以铝塑材料或塑料材料制备;药物储库是封闭于背衬层与控释膜之间的黏稠液体或膏状、凝胶状等半固体充填物;控释膜以EVA制得的均质膜;黏胶层是常用的压敏胶如硅橡胶类。

复合膜型:复合膜型TTS的背衬层常为铝塑膜;药物储库层是将药物分散在聚异丁烯等压敏胶中,并加入液体石蜡作为增黏剂;控释膜常为聚丙烯微孔膜,膜的厚度、微孔大小、孔隙率、充填微孔的介质都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黏胶层是用异丁烯压敏胶,并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药物作负荷剂量,使药物能较快达到治疗的血药浓度。东莨菪碱透皮吸收制剂Transdem-V和可乐定透皮吸收制剂都是这种复合膜型TTS。

1.2骨架型

骨架型TTS包括聚合物骨架型、微孔骨架型和胶黏剂骨架型。其中聚合物骨架型透皮吸收制剂属于周边压敏胶型,系将药物均匀分散在或溶解在亲水(或疏水)的聚合物骨架中,然后将这种含药聚合物骨架模塑成具有一定面积和厚度的药膜,即药物储库;再把药膜贴在背衬层上,外周涂上压敏胶,加保护膜即得。另外,该制剂还有一吸水垫,目的是为了吸收和排出过量的汗液,使TTS保持良好的黏附性。因亲水性聚合物骨架能与皮肤紧密贴合,通过润湿皮肤促进吸收,所以常用亲水性聚合物材料作骨架,如天然的多糖与合成的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酯和聚丙烯酰胺等,骨架中还含有一些润湿剂如水、丙二醇和聚乙二醇等。

2.透皮促进的方法

透皮给药系统是一种极有前途的剂型,但因皮肤对多数药物形成了难以渗透的屏障,加上药物本身理化性质等原因,使许多药物通透力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研究强效安全的透皮促进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2.1使用透皮促进剂

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很多,从经济,便于操作等方面而言,透皮促渗剂是首选。在促渗剂的作用机制上,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脂质-蛋白分配理论。近年来,开发了大量的新型促渗剂与中药促渗剂;此外,复合促渗剂的应用日益增多。

2.1.1新型促渗剂

目前使用最多的促渗剂是氮酮(Azone),对亲水性或疏水性药物都有一定的促渗作用。促渗机理可能是使角质层中类脂产生不规则排列,从而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Azone起效较慢,药物透过皮肤的时滞从2小时到10小时不等,但一发生作用,则能持续数日。与其他透皮促进剂合用效果更佳,如与丙二醇、油酸等都可以配伍使用。为增强对不同药物的促渗能力,现合成了氮酮类同系物、2-吡咯烷酮-1-醋酸及其各种酯类、N-环庚基酰胺类同系物、癸基甲基亚砜、4-癸基口恶唑-2-酮、肉豆蔻酸异丙酯等众多新型促渗剂。此类促渗剂的共性是低毒、低刺激,有效浓度低,促渗作用强。

2.1.2中药促渗剂

日本和我国的学者已经发现了一些天然产物中的萜烯类、生物碱类、内酯类等物质具有与化学合成促渗剂类似的促渗作用,这类具有促渗作用的中药挥发油与提取物统称为中药促渗剂。有人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作控释膜,制备了氟比洛芬控释贴片,大鼠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以柠檬油作促渗剂的贴片较普通贴片的AUC与Cmax分别提高了1.6与1.7倍,且对于角叉菜胶诱导的脚爪浮肿的抗炎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贴片。

2.2改变药物渗透性的载体方法:

2.2.1一般材料

透皮给药体系药物载体材料主要分为三大类:无机物、有机物及天然产物.通常药物载体都是天然或合成的有机聚合物高分子材料。

2.2.2新型材料

为了提高药物的穿透性及稳定性等,国内外研究者们对一系列的新型透皮吸收药物载体进行了研究,这些载体主要包括脂质体、传递体、高分子智能型水凝胶、表面活性剂、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等.它们被广泛用于药物透皮吸收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透皮吸收的研究.

脂质体:新型的外用脂质体制剂不仅具有脂质体的一些固有特性如低毒性、可以生物降解(如磷脂类)、容易大量制备等,还具有高效性、安全性和对皮肤的靶向作用.目前脂质体已应用于抗生素、抗炎药物及激素等多种药物的给药.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脂质体或传递体能提高药物透皮量,但完整脂质体或传递体透过角质层的可能性非常小,尤其当它们作为一种载体携带大量包封药物透过皮肤时,遇到的阻力会更大。因此,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开发皮肤局部应用的脂质体制剂可能是改进皮肤用药的新途径.

传递体:传递体的主要组成有磷脂酰胆碱、表面活性剂(如胆酸盐)和适量醇。其中,表面活性剂有使传递体形成高曲度结构的趋势,因而使得传递体在外力或角质层水合产生的渗透压作用下容易发生形变,穿过比其自身直径小得多的孔道.目前,所研究的生物大分子传递体主要有:胰岛素传递体、膜缝隙结合蛋白传递体(GJP)、牛血清白蛋白传递体、白介素2、干扰素α传递体和皮质激素传递体等.其中,胰岛素是最早用于传递体研究的大分子药物之一,但经皮透过量很低,采用普通的促透方法效果不理想。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水溶性环糊精可以促进难溶性药物从疏水性基质释放,提高亲水性软膏药物在水相中的溶解度,从而促进药物释放.例如二甲基β环糊精可以促进消炎药联苯醋酸及其疏水性前体药物从亲水性软膏中释放,使之向角质层的转运量和吸收量增大,药理效果增强.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一些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药物包裹材料制成的纳米药粒具有长效、控释、靶向以及减轻或避免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等优点.

参考文献

【1】王春霞,刘玉玲透皮给药新进展[J].药学学报.2002,37(12).999-1002

【2】胡晋红,张立超,朱全刚.我国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2002.18(1).38-40

【3】杨莉透皮吸收贴剂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2.28(20).82-85

【4】徐艳萍.透皮贴剂市场研究及其新进展[J].中国药品标准.2006.7(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