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以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国内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以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为例

王黎芳

王黎芳

(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310029)

摘要从2004年起,中国开始模仿欧美,在部分高校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目前全国只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等在内的10余所高校具有招生资格,且每所大学的年招生规模不得超过100人。与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相比,我国八年制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国内医学院校八年制学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寻找当前八年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八年制教育改革提供意见参考。

关键词临床医学八年制培养

2013年6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首届临床医学八年制42名学生顺利毕业,奔赴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在祖国的西南角,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将培养的第二批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送出校门。除了创办时间不同外,两所学校的八年制学生在培养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招生规模

作为代表目前中国医学在校教育最高层次的学制,加上浙江大学,目前中国只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西临床医学院等在内的10余所高校具有招生资格,且每所大学的年招生规模不得超过100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从2005年招收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2005年招收50人,2006年开始每年招收60人。这60名学生中一半来自高考录取,另外一半来自七年制制录取考生和其他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通过面试考试进入。自开办以来,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居于浙江大学历年招生的第一位。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自2004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当时从招收的七年制中择优选拔80名进入八年制阶段学习。首届八年制共有71名顺利毕业。目前每年的招生规模在70人。目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招收八年制学生:1、通过高考,填报志愿考上八年制医学生;2、川大内有6个试点专业,允许大学一年级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经过考核后可在大二时转入八年制学习。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录取分数线从2008年至今,均比四川大学投档线高出60余分。

二、培养目标

美国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因所授学位明显不同,从事临床医疗的医生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者通过两套独立的培训系统实现。前者通过医学博士培养模式(MD)实现,后者通过哲学博士培养模式(PhD)完成,八年制医学博士培养唯一的目标是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此外,美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不仅仅在教授基本医学知识和技术,更是在培养能做出成熟选择、具备职业热情和责任心、把人的生命价值和生存质量放在第一位的职业医师。相比之下,我国的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成本昂贵、培养周期长、社会期望值高等特点。

浙江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医学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人才。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临床专业实践技能,系统的群体健康知识,较强的人际交流、信息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初步的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则把八年制学生培养定位为:培养具有国家医学栋梁型和领导型人才素质及成长潜力的高级医学人才。合格的毕业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掌握广博宽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扎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中文、英文沟通能力以及信息管理、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强烈的创新精神,身体健康,具有团队精神,能够适应医学科学的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两校的八年制学生培养目标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能力素质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面,但是一致强调了某些重要的知识和能力素质,重点强调了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学的核心。与传统的医学博士不同,八年一贯制医学博士不仅可以直接跨越本科和硕士,比一般的医学博士少花3年时间读完博士课程,而且学科基础和知识结构也更为宽泛全面。浙江大学的八年制培养参照美国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并结合自身特色,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4+4”模式,即学生在前四年可以选择浙江大学除医学之外的任何专业攻读本科学位,获学士学位后进入医学院,后四年按世界先进的医学教育模式完成医学博士课程教育,同时积极推进标准化全科医师和规范化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最终授予博士学位。这样的“4+4”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以浙江大学综合性办学优势,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本科教育。浙江大学的八年制学生在进入医学院后,前两年主要借鉴美国UCLA的课程设置,采取以人体系统为基础,以临床问题为驱动,进行医学、公共卫生、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八个模块化课程学习,第三年进行通科实习,第四年则进行专科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和其他考核。

而华西八年制则和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一样实行“八年一贯制和部分系统整合”的课程模式。前两年进行通识教育,从第三年开始进行为期三年的基础临床整合式教育,第六年进行轮科实习,最后两年完成二级学科轮转和毕业论文。具体课程设置如下图所示:

图1:两所学校八年课程教学计划进度表

四、面临共同的问题

1、通识教育、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权衡,各自应该各占多大比例的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八年制学生在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训练上时间太短,操作机会少。特别是浙江大学的八年制培养前四年为非医专业本科教育,后四年要完成从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操作的学习,时间紧、压力大。

2、毕业后教育的要求也不够明确。如八年制毕业生已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是否应该与五年制毕业生一样进入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轨道,是目前较有争议的问题,各地操作也不尽相同。如浙江大学首届八年制学生有1人赴上海就业,将接受三年的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学校八年制培养的比较,没有要区分孰优孰劣。目前国内八年制医学生培养还处在试行阶段,如何办好八年制医学教育,各个医学院校都在积极摸索中改革调整,等待社会和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

[1]范学工、李亚平等.我国八年制与美国4+4医学博士招生与培养的比较.复旦教育论坛.2011;9:93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