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胆结石患者普外科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1

50例胆结石患者普外科治疗分析

孙继元

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164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胆结石患者给予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份-2016年1月份收治的5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对照组给予保守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普外科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统计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2%(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6/25)(P<0.05)。结论:针对胆结石患者,给予普外科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并且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以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胆结石;普外科治疗;临床疗效

胆结石是普外科中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由于术前具有较多的合并症,使得患者术后出现较高的复发率、致残率。早期临床上对胆结石患者一般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近些年来,大部分研究资料表示此种方法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加大手术风险、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严重的会造成患者术中亦或术后出现大出血甚至死亡等严重危害,因而,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选取5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部分患者实施普外科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份-2016年1月份收治的5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对照组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为19-51岁,平均年龄为(40.5±5.1)岁;治疗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20-50岁,平均年龄为(39.8±6.1)岁。全部患者均经影像学检验确诊为胆结石,且均满足外科手术适应症。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传统的治疗方案[1]。让患者服用消炎药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治疗[2]。一天服用三次,且每次为10g,疗程为2周。治疗组则实施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如下: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并采用麻醉药进行麻醉,之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待患者全麻之后对其进行手术切口,对患者腹腔内胆囊以及胆管内结石的分布进行认真观察,根据患者的结石分布情况选择适宜的切除术,若患者胆囊有积液,需要先将积液减压再进行切除,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术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及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针对治疗,注意导管需要5-6天之后方可拔出。术后要定时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对患者出现的不良症状要及时的进行针对治疗。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记录好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疗效的评定标准为:显效:经影像学检测,患者的胆结石得以消失,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有效:经影像学检测,患者的胆结石基本得以消失,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少;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改变甚至出现变严重的症状。其中,总有效率=(有效的例数+显效的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病情都得到了有效改善,然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2%(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6/25)(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胆结石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全部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畏寒等症状以及出现黄疸、腹水与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大多数患者经实验室检查结果表示其体内的丙氨酸转氨酶出现异常的情况、白细胞得到明显升高,因而导致患者的凝血时间出现延长。本研究采用的普外科治疗方案,患者的术中出血都表现为可耐受,且具上述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普外科治疗之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患者,因此,采用普外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迎威,吕为良.探讨老年胆结石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4,(14):45-46.

[2]刘莉.补肾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风险及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