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杨仲秋

杨仲秋

(哈尔滨市双城区中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经治疗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治疗,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具有一定优势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治疗;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2-0080-01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病机性质属本虚标实,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肝肾四脏。因患者体质的差异,证候演变的不同,病程长短不一,临床表现十分复杂。辨证分析证候,根据病因,查找证候规律性的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治疗思想。对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4~64岁,平均年龄48岁。均为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经心电图检查均有心肌缺血改变,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以心绞痛为主症者16例,以心胸窒闷、气短为主证者21例。辨证分型为心血瘀阻型10例,痰浊内阻型8例,寒凝心脉型6例,心肾阴虚型7例,气阴两虚型5例,心肾阳虚型4例。

1.2方法

1.2.1心血瘀阻型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胸痛甚者,可酌加降香、郁金、延胡索。若痛剧,伴恶寒肢冷者,加细辛、桂枝、高良姜等。其他常用方如冠心Ⅱ号方(由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降香组成),既能活血化瘀定痛,又可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加味丹参饮(由丹参、檀香、砂仁、青木香、三七、延胡索素等组成),能理气活血止痛,对气滞血瘀者尤宜[1]。

1.2.2痰浊内阻型治以通阳化浊,豁痰开窍,方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可加干姜、陈皮、白蔻仁等以增加通阳豁痰,温中理气之功。胸闷较甚而兼有气郁者,可加桔梗、苏梗、香附等。

1.2.3寒凝心脉型治以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方选瓜篓薤白白酒汤加味。阴寒甚者,加附子、肉桂、干姜。痛剧者,加细辛、延胡索温经止痛。

1.2.4心肾阴虚型治以滋阴益肾,养心安神,方选左归饮或六味地黄丸加减。若心阴亏虚而见心悸,盗汗,心烦失眠者,可加麦冬、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等以养心安神。若阴虚阳亢而见头晕目眩,舌麻肢木,面部烘热者,可酌加制首乌、女贞子、钩藤、生石决明、生牡蛎、鳖甲、龟板等以滋阴潜阳。

1.2.5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选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或补阳还五汤加减。若胸闷胸痛,可加丹参、三七、益母草、郁金、五灵脂等以活血通络[2]。

1.2.6心肾阳虚型治以益气温阳,活血通脉,方选参附汤合桂枝去芍药汤化裁。若肾阳虚较重,并见夜尿多,腰痛,可重用温肾阳之药,如锁阳、鹿茸、巴戟天等。若心阳虚较重,并见脉结代或迟缓者,则重用人参、炙甘草、细辛等。

1.3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精神体力基本康复,舌脉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在治疗前的一半以上,舌脉明显好转。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

2.结果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经治疗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其发生和发展,主要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心肌的继发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3]。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注重整体观念,既重视心本脏正邪消长,又注意肝、脾、肺、肾四脏功能失调对心的影响。辨证依据主症、次症、兼症、舌象、脉象的特征;立法紧扣病机,通补并用,或先通后补,并兼顾调理影响心痛的有关脏腑功能;组方用药遵循治法,君臣佐使井然有序,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治疗思想。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日益发展,中医对其辨证论治不仅从宏观方面,而且还从微观方面分析,如患者微循环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皮损伤,形态学改变等角度进行了积极探讨,而冠状动脉病变既与局部众多因素相关,又和全身各系统如神经、内分泌、免疫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广泛联系,其实质是全身病变过程的局部表现。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启示人们,机体自身存在着抗病、愈病的自我调控能力[4]。而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恰恰就在于立足整体,着眼局部,采用自然药物的阴阳属性(寒热、升降、润燥等)去纠正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对机体进行综合调理,使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恢复机体的自我调控及提高抗病、愈病能力。因此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具有一定优势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应根据标本虚实的不同而权衡用药。实证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豁痰开窍等法;虚证则以补益为主。而临床上以虚实夹杂最为多见。胸痹心痛的发生,皆与心脉瘀阻有关,故不管何种证型,均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如兼有痰浊,阴寒,水饮等,亦应具体分析,灵活化裁。由于本病的慢性病程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在运用辛温、芳香开窍等药物时应防止其耗伤气阴。应标本兼顾,才能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王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治疗概述[J].中国临床医生.2000(10):14-16.

[2]董正昌.中医药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2):181-181.

[3]唐润霞.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05.25(6):36-37.

[4]戴光辉.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辨证论治研究进展[J].医药产业资讯.2006,3(2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