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郝向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郝向雨

郝向雨

郝向雨

(永年县河北永年057150)

1.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陈旧,急需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满堂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不顾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这种教学方式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教学方式,说明教师缺乏较好地驾驭课堂的能力。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这种教学模式,忠实地充当教材的“传声筒”“录放机”“翻译官”,没有从课程内容的“传授者”中解放出来。

1.2教学理念陈旧,面临困境。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只有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以便从根本上推动新课改的顺利实施。目前的问题在于:首先,一些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逼迫”学生就范,对学生进行一种循规蹈矩的教学。即使是在课堂讨论热烈、学生见解纷呈的气氛下,老师也总是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去定论,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之所以这样,主要是部分教师过于满足于目前的教学现状,甚至陶醉于自己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固步自封,甘作“套中人”,不主动接纳、关注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结果,却忽视了过程,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没有围绕学生经历、熟悉或者关切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过于注重预设,死守预案,淡化过程,忽视生成。

1.3学习模式单一,学习方法滞后。我们发现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方式转变没有跟上,良好的学习习惯依然没有养成,学习方法与模式过于单一。具体表现在:对接受性学习已经习以为常,总是习惯于教师灌输知识,习惯于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知识,不注意知识的建构,不喜欢、也不善于思考问题,缺乏创新精神;不能及时主动的提出问题,更不习惯于带着困惑和问题带到教室之外,到社会上去寻找答案。可以说,这是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式引领下带来的一种不良的学习模式。

2.当前政治课教学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

2.1老师缺乏创意,因循守旧。长期在一个领域研究,容易陷入固定思维,走入怪圈,不易自拔。教师按照原来的思路教学,以课本为纲,注重传统教学模式,必然带来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和教学方式的陈旧,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在教学中便很有可能压制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对自己绝对地服从。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只可能变成一个唯唯诺诺的人。教师观念的守旧,可压抑一代甚至几代人的个性。所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显然,一方面,这是由于传统教学的惯性;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受高考“指挥棒”的束缚太紧,既想大胆尝试改革,有所创新,又担心会影响今后的高考成绩,于是进退维谷。

2.2学生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极少,很容易造成学生积极性的下降。现在高中生思维具有组织性、独立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特点,他们一般不盲从,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传统的教育往往只是先觉者,对他人单方面的一种活动。虽然这样有助于人们对学习认识的提高,但如果把教育当成一种教条,形成“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压你服”的一种简单主导方式,往往会造成一种逆反心理。在一定期程序上违反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育规律。

2.3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效率低下。当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不了互动的教学模式,尽管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但学生听起来不以为然,注意力不集中。一节课下来,教师筋疲力尽,但是效果甚低。因此,需要关注课堂气氛的作用,尽量创造出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让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在充满激情的融洽气氛中进行。

3.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效率的建议

通过仔细分析,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去解决,一是教师的改进;一是学生自身的努力;再次是学校管理的创新,为此从以下几个面进行了努力,希望能为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效率有所裨益。

3.1改革备课思路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和知识架构,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作为我们备课寻找事例的出发点,作为我们语言设计的出发点。备课应贴近社会实际,体现时代性。教师要深刻理解课本知识,关注电视、报纸新闻,上网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形成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做好以上工作,也就寻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切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即使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再进行补充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3.2创造积极有效、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运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核心。学生构建思想品德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思想交互、碰撞的历程。在课堂上,彼此不断捕捉对方的想法,从而产生交流、渗透,使学生通过动手、思考、表达,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