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灌溉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谈农业灌溉管理

浅谈农业灌溉管理

精河县水利管理处8333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水资源更加短缺。农业作为用水大户,需要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并强化其灌溉管理。本文主要是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农业灌溉的发展历程及如何强化农业灌溉管理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节约水资源,保证农业用水,进而提高粮食产量。

关键词:水资源;农业灌溉;灌溉技术;管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农立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不论工业化如何发展,农业发展依旧是我国的一个重点发展对象。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城市化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农业又一次被提上议程,而农业灌溉又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一是水资源需求量大。全国用水总量已近60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约占62%。为保证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我国灌溉农业的特点,决定了以农业为主的用水结构将长期存在。根据对今后20年用水需求预测,在强化节水的前提下,水资源需求仍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特别是工业和城镇用水将增长较快。二是水资源供给能力不足。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现状多年平均缺水量为536亿立方米,工程性、资源性、水质性缺水并存,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严重。目前,我国人均用水量约为440立方米,仅为发达国家的40%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供水能力明显不足。三是用水方式粗放。我国单方水粮食产量不足1.2公斤,而世界先进水平已达2-2.4公斤;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约116立方米,为发达国家的2-3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5,远低于0.7-0.8的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加之用水效率还不高,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将更加凸显。

二、我国农业灌溉的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灌溉经历了一个由人工灌溉到机械自动化灌溉的过程,由地面灌溉传统灌溉技术到利用水资源作用于作物根部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

1.传统灌溉技术

传统灌溉技术是指水从地表面进入田间,靠重力作用与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的方法。目前该方法在全世界普遍使用,占全世界灌溉的90%以上,特别是像我国这样还处在发展中的第三世界。然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人口的急剧增长,该灌溉方式有很多弊端,如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特别是对于水资源尤为短缺的我国,该方式又易引起土壤板结,所以我们应该寻求节水且利用率高的灌溉技术,利用同样的水量甚至更少的水量获取更多的农产量。

2.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改进现有技术或者创造新的技术来达到节水目的的灌溉技术,它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优点: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

(1)喷灌

喷灌是由地面灌溉发展起来的,依赖于水源的输送和分布形式,利用专门设备进行灌溉的灌水方法。该设备主要利用有压水,将水流喷射到空中散碎成水珠并且洒落到农作物上,像天然降雨那样降落到作物和地表面,具有节约用水、节省工时、提高土地利用率等优点。喷灌可以有效控制水量的喷洒,喷洒的方向以及喷洒的时间,能够避免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损失,并且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节省大量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喷灌淋洒到农作物上可以冲掉植物茎叶上的灰尘,有利于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利于农作物增产。

(2)地下灌溉

地下灌溉系统是一套复杂的工程,首先要设计灌溉线路,再设计管道,最后将各个管道埋设在所设计的灌溉线路地层下面,使灌溉水作用在田间作物根部吸水层,这就形成了地下灌溉系统。地下灌溉主要依靠土壤毛管吸渗作用向四周扩散,又因重力作用向下流动,从而使作物重要根系部位充分吸水得到单位面积节水增产的灌溉方式。管道埋深一般采用40-50cm,间距一般控制在100-150cm以内。每条渗水管道的长度,所用管径大小,供水水头大小等,要根据灌水强度要求和农田坡降而定,以能满足田块首尾渗水均匀为准。该方法能使土壤湿润均匀,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能减少地面蒸发水量,保持土壤疏松状态,改善土壤通气和养分状况,因此能避免地表土壤板结,节约灌溉用水量。但是它需要埋设很密的管道,工程造价高,所需田间工作量大,在我国仍处于小面积适用阶段,但在某些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例如该设施在美国东南滨海平原地区已有十余年的运行历史。

(3)滴灌

滴灌是利用专门的管道系统和设备将低压水输送到灌溉地段并缓慢地滴到作物根部土壤中的一种灌溉方式。它使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区的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最优状态,保证土壤一水分一植物三者的协调关系。滴灌是目前最先进的灌水技术,具有省水,省工,省地,省肥的特点,并且能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土壤结构,使农作物增产增收。滴灌在干旱缺水地区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受到技术和经济的阻碍,该方法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适用,而在以色列等农业水利比较发达的国家得到广泛利用。

三、加强农业灌溉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

要把水资源管理责任落实到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主要控制性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应重视完善水量水质监测体系,提高监控能力,做到主要控制指标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建立农民用水协会,严格控制用水量

建立农民用水协会,并严格按农户实际用水量实际方数进行收费。农民用水协会要记录好各农户的实际灌水时间算出用水量,作为收费的依据。按农户实际用水量进行收费,改变灌多灌少一个样的现状,促使农民增强水是商品意识,增强用水户节水意识。农户对自己多余出的用水指标可以进行有偿转换,即可以转换给缺水户,农户超指标用水,实行加价收费或不予供水,同时,对时段水指标的进行控制,超过用水时段,该时段的水指标作废,促使农户自我调整种植结构,计划用水。农民用水协会,要对有关账目、用水量、水费、水指标等各项内容进行每季度或年底进行公开,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3.加强村委会的监督管理

村委会监督协会进行水指标分配包括对用水户的指标总量和时段水量的分配水量。同时村委会对协会水费收费进行监督,并做好有关水事纠纷的协调和处理。每年要配合有关部门对农民用水协会进行考核,对协会的水量和收费情况进行监督和公示。同时,配合协会对灌区的水利配套进行维修,对道路、渠系、沟道进行综合整治,对一些大的工程等难以解决的事,召集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初荣,谢朝平.节水地面灌溉技术的现状[J].中国水运,2010(10).

[2]耿兴隆.WebGIS在农业灌溉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4).

[3]王占杰.浅析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模式[J].才智,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