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旱滩坡汉代医简治咳二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武威旱滩坡汉代医简治咳二方分析

徐弘君王志元

徐弘君王志元(山东省禹城市中医院山东禹城251200)

【关键词】武威医简中医中药咳嗽

【中图分类号】R222.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335-02

武威旱滩坡汉代医简,出自甘肃省武威旱滩坡墓群,共出土竹简七十八枚,木牌十四枚,共计简牌九十二枚。简牌年代为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约为公元25至55年间)。所载医简药方约三十余剂,包括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等,所列药品近百种,并详细记载病名、病情、药物、剂量、配药、服药方法、服药时间、针灸穴位、经络、针刺禁忌、药物禁忌、生活禁忌以及药方主治范围等,内容极其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医学之重要资料。我们对治咳二方进行分析药方,由此二药方,可窥见汉代看病的观念,以及药方之宝用价值。

治久咳上气方

治久咳上气、喉中如百虫鸣状、卅岁以上方:柴胡、桔梗、蜀椒各二分,桂、鸟喙、姜各一分,凡六物,冶合和丸以白蜜,大如樱桃,书夜含三丸,消咽其汁,甚良。(武威医简3、4、5条)

治久咳逆上气汤方

治久咳逆上气汤方:茈菀七束,门冬一升,款东一升,橐吾一升,石膏半升,白口一束,桂一尺,蜜半升,棘川果,半夏十枚,凡十物,皆父且,半夏毋父且,洎水斗六升,炊令六准,浚去宰,温饮一小杯,日三饮,即药宿当更沸之,不过三、四日逾。(武威医牌八十A)

通过对上述二方分析我们发现(1)、武威医简所载止咳药方,主治久咳之症,而[喉中如百虫鸣状]则形容哮喘之声。茈胡、桔梗、姜皆为润肺药物,而蜀椒、桂则为温里药物,合之颇能收止咳、祛寒之疗效总观木牌八十A、B两面之药方,若以单一药物而言,紫菀、门冬、款东、石膏、半夏均能收止咳或止痰,与补肺之效。因此木牌所载药方应能收治疗咳嗽、气喘之功效。以木牌所载药方药性分析,为补气之药,大致针对肺虚而加以滋补之药;而款东则为最直接可以止咳、化痰之药物。较有疑议者为半夏与石膏,前者为温性药,热咳者忌之;后者则为大寒药,为清热泻火之药,此两种药之药性相差甚远,故在此无法确知其适用之咳嗽症状。或先清热泻火,再温热补气以养身。(2)、以武威医简所载两关治咳嗽方而论,其中简三、四、五条医简所载药物之药性相似,虽桂与姜之种类此许不确定,惟并无太大争议。至若牌八十A、B两面,则有较大问题。最大因素,乃因此药方兼具大寒与温性之不同药性,两者之间关系性,是相抑或相辅?颇令人玩味,由此也可看出武威医简中,对寒、热症分别,已有初步理论建立,惜尚未臻及完全熟之。(3)、药材叙述不清,或因汉代尚未对药物作一精密之细分,如汉代之[术]尚未有苍术,白术之分,但也有可能是简片本身未载清楚。例如汉代已将门冬分为[麦门冬]与[天门冬],但于木牌八十A、B两面欲与详细记载,而简冬分为[麦门冬]与[天门冬],但于木牌八十A、B两面欲无详细记载,而简片也常出现错字、俗字或数量借之误,如简第五条,将六种药误实为五种药,可见武威医简本身并非非常稹密、精勘之记载。是故,若能将武威医简与同时代其他医书相比较,方能更精确明白东汉药材之种类。但在武威汉简中却对附子和乌喙区别用之,则又说明古人对于药物分类及功效的认识之深。

总之,中药治病无非内服与外用。审阴阳,察四时五行,求病机,度病情,进行辩证论治,内服或外用中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中医与西医极大不同之处,即在于西药擅治表,中医擅治本;西医能于服药之后,即收立竿见影之效,缓和病状;中医则往往要服药数次之后,方能看出功效;即因如此,西医药效负作用强,而中医欲较为温和。中医所重者非仅为外在病徵之缓解,尤注意内在体质之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