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科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科治疗

王妍

王妍

黑龙江省香兰监狱医院154734

【摘要】目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科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2组(n=30)。观察组给予2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给予单纯性胃动力药物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内科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具体机制还不明确。目前,临床上对其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认为其主要发病原因与胃肠动力障碍、精神心理障碍等有关,据统计约有50%的患者因肠胃运动功能性障碍而发病。我院对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治疗,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9-59岁,平均(28.9士2.0)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2.3士0.5)年。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59岁,平均(29.9士2.2)岁;病程4个月-4.5年,平均(2.5士0.5)年。所有患者均有恶心、呕吐、精神抑郁和焦虑等症状。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前,应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观察组给予2种药物多虑平和诺为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多虑平每天中午和晚上各服用1次,12.5mg/次;诺为服用3次/d,0.2g/次。且治疗组在服用药物之前要对抑郁药进行解释,消除患者的疑虑。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单纯性胃动力药物诺为进行治疗,服用3次/d,0.2g/次。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要对患者的尿、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进行检查,每周检查2次,复查1次。对所有患者的精神情况和可能的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

1.4疗效判定

若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视为痊愈;若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偶尔有轻微不适视为良好;若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但仍存在视为改善;若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良好+改善)/例数x100%。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痊愈15例,良好10例,改善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患者,痊愈10例,良好8例,改善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3例患者发生口干、1例发生嗜睡、2例发生腹泻;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5例患者发生口干、3例患者发生嗜睡、6例患者发生腹泻。可见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人群的发病率很高,目前认为他的发病是多因子的,其病理生理过程也是异质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心理因素参与的疾病,患者采用安慰剂治疗有效率可达13%-73%。在干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心理干预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对稳定病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精神心理调整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较高的焦虑、抑郁和较多的不同器官、系统的躯体性不适主诉,在躯体化症状中尤以是肌肉-骨骼系统的主诉更多,躯体化症状和对自身健康的负面评价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特征。心理学说解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较多存在对躯体功能的过分关注,对躯体发生的细小变化可能表现出过度的反应,尤以消化系统症状多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除耐心的病情解说、消除顾虑和应用对症治疗的药物外,对有明显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学治疗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心理治疗的成功在于医者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医生应了解患者症状的主要原因及本次就诊的原因,尽可能向患者解释引起症状的原因,并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有安全感,这是治疗各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键。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求医过程中,如果对自己的症状得到满意的解释,确定不是器质性病变所致,有了安全感,不一定需要医生给予药物治疗。精神心理调整常是功能性消不良治疗中常用的心理治疗手段。因此,需要临床医护人员提前告知患者,以防患者产生不安情绪。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肠胃疾病,多数患者以消化道为主要症状,且把消化道症状确为主要倾诉内容,忽视了其内心的不良清绪。事实上,患者的精神情绪对疾病的程度有很大的影响,长期下去,甚至会加重病情,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在给予患者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抗抑郁药物,是十分重要的,且临床疗效较好。综上所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冬华,卢艳如,陈玉龙.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J].中国实用医刊,2013,2(36):11-12.

[2]李紫红.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1(5):612-614.

[3]韩志斌,陈丽霞,抗抑郁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的调节作用576.中国临床康复,2015,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