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少数民族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高原地区少数民族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

李美玲

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卫生服务中心西藏日喀则857000

摘要:目的:对高原地区少数民族护理安全管理进行一定的分析。方法:选取我国高原地区少数民族患者2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13人,观察组113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创新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缺氧性头晕、高原肺水肿、高原性晕厥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9%、5.31%、7.08%和10.62%,均低于对照组的16.81%、15.04%、17.70%和26.5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3%,P<0.05。结论针对高原地区少数民族患者,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需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原地区;少数民族;护理;安全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国高原地区少数民族患者2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13人,观察组113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创新措施。对照组男59例,女54例,年龄25-48岁,平均(36.73±2.76)岁,其中藏族58例,回族41例,汉族14例;观察组男58例,女55例,年龄26-49岁,平均(37.61±3.22)岁,其中藏族59例,回族43例,汉族11例。本次研究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上述资料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均衡性良好,表明可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护理人员统一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就医指导、基础护理和异常情况对症处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创新措施。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缺氧性头晕、高原肺水肿、高原性晕厥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9%、5.31%、7.08%和10.62%,均低于对照组的16.81%、15.04%、17.70%和26.55%,P<0.05,详见表1。

2.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3%,P<0.05,详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及相关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当代护理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避免科室护理恶性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运用安全的护理技术,成为社会医疗体系关注的热点问题。

3.1提高护士跨文化护理能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护士学历层次

少数民族地区医院护理质量较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存在较多问题,其中跨文化护理的意义不容忽视。少数民族地区存在少数民族护士、少数民族病人两方面特殊人群,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增加障碍。因此,加强护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跨文化护理教育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劣势,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机会较发达地区相比存在明显不足。少数民族地区护理院校应注重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加强对护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生动手能力,实习期拓展省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接触更先进的护理理念与护理技术。少数民族地区医院在招聘人才时应注重学历层次的合理化,增加送本院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

3.2增加医院培训学习机会

少数民族地区医院管理层应加强对临床护士的跨文化护理能力培训,增加学习、进修机会,尤其少数民族地区医院,应针对多元文化为临床护士制订相应学习、培训计划,例如,实地参观优秀医院、邀请跨文化护理专家讲座、定期组织跨文化护理。

3.3规范医院管理,增强法律意识

医院明确具体护理措施,如考虑宗教、生活习惯、语言方面的差异制定护理措施,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护理效果。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的规范化管理,减少因专业技术能力不到位造成的差错;开展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增强少数民族护士的法律意识,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新型护理安全管理路径模式对我国高原地区少数民族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管理能够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忠.高原地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灰区危险状态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17,47(10):34-37.

[2]姜红.综合护理干预在高原地区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J].循证护理,2017,3(05):561-563.

[3]杨灵君.高原地区核磁共振检查前后患者心理护理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17,27(0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