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机关效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浅议高校机关效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刘金艳张颖李飞

刘金艳张颖李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摘要】高校机关效能建设是推动高校管理发展创新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机关效能存在建设需求增长同机关效能增长速度不匹配、使命任务拓展同机关人才素质发展不协调、管理职能发展同机关管理理念错位不适应、机关提高效能要求与机关岗位考评不联动等问题,需要在素质测评制、认同责任制、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等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机关效能建设价值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20-02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和促进科技进步的历史使命。高校管理人员既是培养人才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高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标志着管理水平的高低。高校机关效能建设是结合高校机关管理实际,提高机关管理效率和质量的过程,是高校机关工作人员和组织的精神风貌、工作作风、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工作绩效和发展潜力的集中反映。

一、高校机关效能建设的现状

高校机关效能建设是推动高校管理发展创新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高校机关效能仍然存在建设需求增长同机关效能增长速度不匹配、使命任务拓展同机关人才素质发展不协调、管理职能发展同机关管理理念错位不适应、机关提高效能要求与机关岗位考评不联动等问题。

1.高校建设需求增长同机关效能增长速度不匹配

随着当前我国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机关面临着一个现实,即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范围越来越广,紧急任务、临时性的工作也不断增多。而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由于对机关工作的重视不够,没有能够形成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造成机关工作层次较多、程序繁琐、职能重叠,经常引发出各种影响效能的情形,如机构臃肿、办事拖拉、人浮于事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效能的提高。

2.高校使命任务拓展同机关人才素质发展不协调

在全球一体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形势下,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除了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伟大历史使命之外,其使命任务也在随着形势不断拓展,这就向高校机关管理队伍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机关管理人员在观念、技术和水平的相对滞后;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创造性不够,办事效率有待提高;管理方面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不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问题,影响着高校机关效能的拓展。

3.高校管理职能发展同机关管理理念错位不适应

近年来,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促进高校管理职能由微观向宏观转变,由行政约束向人本管理转变。对高校管理效能要求以及管理过程的复杂程度都大大提高。过分强调规章制度和理性主义、强调刚性管理、不“以人为本”的缺陷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高校机关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个人权利异化、权利关系庸俗化、行政自由裁量权力过大、决策程序混乱等问题影响机关效能的提高。

4.高校机关提高效能要求与机关岗位考评不联动

尽管以往机关岗位考评制度一应俱全,但由于未能从根本上保证各项制度、工作的有效落实,无法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高校机关提高效能的要求与岗位考评不能实现联动。因此,应把高校机关效能的考核与机关岗位的功能和职责对应起来,借鉴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手段进行综合评定。

二、提高高校机关效能的原则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要以提高效率,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整合机关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作方式,切实解决机关效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机关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和突破。

1.转变思想,大力开展管理创新。

随着时代发展,高校的机关管理正在向透明度高的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高校机关要顺应形势,借鉴当代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理论,营造良好、和谐、积极向上的办公室工作氛围,建立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大力推进高校机关理念创新、工作创新、体制创新的进程,努力实现解放思想有新突破、转变职能有新举措、改善服务有新提高、加强管理有新思路的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和社会。

2.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理念。

高校机关管理工作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因此,必须将服务观念作为机关工作人员首要的和根本的思想意识,着力解决机关作风中不利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反映的突出问题,有效开展机关的各项管理服务实践工作,使机关各个部门和谐统一、步调一致地奋斗,使机关真正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坚强后盾。

3.建立机制,强化机关人员综合素质。

强化高校机关工作人员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知识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这是提高机关效能的重要环节。同时,要充分引入岗位竞聘机制和管理合约机制,在选拔使用上任人唯贤,提倡竞争,并加强现有队伍的考核、监督,建立合理的奖惩和信息激励制度,这样既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机关管理队伍自身的竞争和发展,从而实现优胜劣汰,激发管理人员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关内容

高校机关效能建设的内容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素质测评制、认同责任制、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机关效能建设通过素质测评制,制定高校机关管理人员基本素质要求方面的标准;通过认同责任制,制定高校机关人员对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价值理念认同以及岗位责任和目标等方面的制度;通过首问负责制,制定首位管理人员负责接待、受理有关事务,及时有效处理的办事责任制;通过服务承诺制,制定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新型管理和服务制度。

1.以素质测评制为前提,切实提高机关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校机关管理人员既是培养人才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高等学校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科学、技术、思想、信息和智慧源泉的作用,高校机关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基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之外,还应当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广博的管理知识。

2.以认同责任制为基础,切实凝聚机关管理人员的价值观。

作为高校机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文化价值观以及自身的岗位责任取得一致认同,重视精神认同机制,形成事业认同机制,逐步强化利益认同机制,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以首问负责制为纽带,切实加强机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高校机关管理人员要贯彻首问责任制,就是在办公场所、公务处理过程中,首先受到来访、咨询或接待办事的管理工作人员,要负责给予办事或咨询一方必要的指引、介绍或答疑等服务,努力确保全员参与,职责清晰,文明接待,尽到方便基层,服务群众,维护本部门和学校机关良好形象的义务和责任,把严格秩序和提高效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职责明确、流程规范、衔接有序。

4.以服务承诺制为保障,切实提高机关管理人员的诚信意识。

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高校还应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做出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限的承诺,并接受公众监督的制度。能够实现职能部门高效率、高质量运转,并促进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机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昭晖著.中国行政效能监察——理论、模式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第1版)

2范柏乃著.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MPA(公共管理硕士)系列丛书,2007.3(第1版)3蔡剑、张宇、李东著.企业绩效管理概念、方法和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第1版)

4[英]迈克尔·夏托克著、范怡红主译.成功大学的管理之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第1版)

5程勉中.现代大学管理机制.人民出版社,2006.12(第1版)

6陈志良.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几点思考.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1):80~83

7杨代贵.论行政组织对行政效能的影响.江西社会科学,2003(1):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