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毛细渗透模型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非饱和毛细渗透模型综述

欧阳凯文秦天天

(1.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2.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国土资源局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非饱和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的水分运移常引发各种工程地质问题,非饱和渗透理论应运而生。但非饱和条件下渗透系数的测定较为复杂,需建立非饱和渗透模型,对非饱和渗透系数进行预测。本文整理了较为常用的非饱和毛细渗透模型,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非饱和渗透;土水特征曲线;毛细作用

【中图分类号】TU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0-0246-03

1.引言

岩土工程实践中,常遇到处于非饱和状态的土。在这一状态下,土中水分多少的变化会导致一系列工程地质问题,如膨胀土地基变形等。建立合理的模型描述此条件下土体中的水分迁移规律,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条件下,土中水分的迁移仍然遵循达西定律,即满足式(1)。

(1)

非饱和条件下,式(1)中的渗透系数kW对于同一种土并非常数,而是随着土中含水量(吸力)的变化而急剧变化。因此,确定不同含水量(吸力)条件下非饱和土体的渗透系数,是分析非饱和土中渗流场的重要前提。

测定土体非饱和渗透系数的试验方法对试验非常复杂,前人提出了多种非饱和渗透模型,本文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非饱和毛细渗透模型,对其理论基础以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给出了对下一步研究的建议。

2.毛细渗透模型原理

毛细渗透模型中,假设土中孔隙为一系列不同孔径的毛细管,认为毛细管按照孔径由小到大开始浸润(脱湿相反),满足毛细定律,

该模型的理论较为完备,可由土水特征曲线预测相对渗透系数,形式简单,便于进行扩展。Huang等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考虑孔隙比的影响,分别对饱和渗透系数以及非饱和渗透系数进行修正,得到了不同干密度下的非饱和渗透系数模型。

4.VG-Mualem模型及相关模型

VG-Mualem模型[4]是是目前非饱和土力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非饱和渗透模型之一,这一模型由Mualem模型[2]改进而来。Mualem模型考虑了不同尺寸孔隙之间的连通概率,引入了一个孔隙分布函数,同样基于Burdine的迂曲度修正方法,通过积分求取相邻两个截面间的渗流,得到了如下形式的非饱和渗透系数模型:

式中,b=ln(106)

该模型考虑了全含水量范围内的土水特征曲线,不需要确定土的残余含水量,参数较少,但形式较为复杂。

Zhou,Yuen在FX模型的基础上,对SWCC模型进行干密度修正,代入(15)中,获取了考虑干密度的非饱和渗透模型。

6.结语

可以看出,不同毛细渗透模型的建立过程具有相似性。该类模型具有充分的理论支撑;可简化为简洁的相对渗透系数函数,或是通过修正参数推广到考虑应力(体变)或温度的情形。但其假设高度概化,与实情况不完全相符,存在一定的误差。开展非饱和渗透过程中机理的研究,从孔隙流体的运动入手,从理论上发展非饱和渗透模型应该是下一步研究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BrooksRH,CoreyAT.HydraulicPropertiesofPorousMedia.McGill-Queen'sUniversityPress,1964,352-366.

[2]MualemY.WaterResourcesResearch,1976,12(3):513-522.

[3]FredlundDG,XingA,HuangS.InternationalJournalofRockMechanics&MiningScience&GeomechanicsAbstracts,1995,32(32):159A.

[4]GenuchtenM.SoilScienceSocietyofAmericaJournal,1980.

作者简介:1.欧阳凯文(1992—),男,汉族,湖南益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非饱和土力学。

2.秦天天(1986-),女,汉族,山东垦利人,硕士研究生,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