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中医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体会

马光荣

马光荣

贵阳传奇医院550002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与经验。方法分析医学检验中影像血液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应对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98例,给予观察组中医辨证疗法,给予对照组物理牵引治疗并辅以中成药以疏通循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4.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属于颈椎病的一种,发病率比较高,多发于中老年人。其病因主要是由于椎动脉在颈椎横突孔中,因椎间隙的狭窄、钩椎关节骨赘的增生,或颈椎失稳、受刺激或压迫,使动脉血流的暂时阻断,导致脑部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痛、颈性眩晕、视觉障碍、碎倒、感觉障碍或者运动障碍等。中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因颈部劳损、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髓海失充所致。其临床典型症状为转头时突发头晕、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甚至倾倒,但意识清楚。轻者卧床休息数小时,多至数日症状可消失。重者或或病程长久者,可出现脑干供血不足咽部异物感说话吐字不清,以及过性耳聋、失明等症状。该病治疗方法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颇有特色。现将中医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6例,其中,男性患者106例,女性患者90例,年龄23-76岁,平均(47.23士5.37)岁,病程为6-10年。随机将19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98例。所有病例均经X线诊断为颈椎退变,部分病例经颈椎MRA或血管多普勒检查,确证椎动脉受压、迂曲、狭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中药治疗,治疗14天。

气血虚亏型:症见眩晕,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脉弦细。治以益气养血,八珍汤加味。

痰浊中阻、气机失畅型:症见眩晕、恶心泛泛欲吐,或呕吐痰涎,胸脘痞闷,兼见头重如裹,四肢倦怠,纳谷欠香,重则昏厥猝倒,舌苔白腻厚,脉濡滑。治以化痰祛湿,理气开郁,通窍醒脑。方拟温胆汤加减。药用制半夏10g、橘皮6g、竹茹6g、枳实10g、茯苓10g、甘草6g、石菖蒲5g、佩兰10g、白术10g、泽泻20g、藿香10g。痰浊上扰致头痛、脉滑数者加天麻15g。每天1剂,水煎服。

肝阳上亢型、虚风上扰型:症见头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细。治以平肝潜阳,滋阴熄风,活血通窍。方拟天麻勾藤饮加减。药用天麻15g、藤10g、石决明30g、山枝10g、黄芩10g、牛膝30g、桑寄生10g、益母草15g、茯神10g、夜交藤20g、龟板15g、怀山药15g。每天1剂,水煎服。并嘱适度活动颈部。

肝肾不足型、髓海空虚型:症见头晕耳鸣,神疲乏力,颈项酸胀,强痛,麻木痛著,反复发作,舌质淡暗,脉弦细。治以补益肝肾,益精定脑。方拟六味地黄汤加味。药用熟地20g、怀山药12g、茯苓10g、泽泻10g、山萸肉12g、牡丹皮10g、牛膝30g、鹿角胶15g、龟板胶15g、杞子10g。每天1剂,水煎服。

以上诸症,再诊仅见轻度头晕,续方加减服15剂,诸症消失。

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辨证分组,只给予物理牵引治疗并辅以中成药以疏通循环。治疗14天。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72例(73.4%),显效11例(11.2%),有效12例(12.2%),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患者痊愈54例(55.1%),显效19例(19.3%),有效10例(10.2%),总有效率84.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

3讨论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眩晕”与“头痛”范畴,颈椎病脑髓失养是标,肾虚是本,发病机理为痰疲使经络被阻碍,导致气血不通,与过度劳损和风寒湿邪、肝肾不足等因素有关。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可以分为风寒湿、痰湿阻络、气滞血疲、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等类型。气血亏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肝阳上亢,风阳扰动清空;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都可以导致眩晕产生。所以,中医以辨证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中药组方上以活血通络为主,配合祛风、化痰、除湿为主,这与其病机“因虚致眩”、“因风致眩”、“因痰致眩”、“因痕致眩”相符合。使用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补肾、疏肝、理脾、祛疲、养血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在本研究中,观察组98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痊愈72例(73.4%),显效11例(11.2%),有效12例(12.2%),总有效率96.9%,与对照组的84.6%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中医辨证疗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无论牵引,还是推拿,都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中医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切实可靠的治疗效果。不过,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还不够完善,缺乏完善的“金标准”,也缺少统一的疗效标准和长期的疗效观察。另外,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也相对较少,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丽美,师彬.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3,07:1522-1525.

[2]刘晋熹.辨证分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