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胸痹33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胸痹33例

苏振英

苏振英(河南省内黄县楚旺镇卫生院河南内黄456300)

【中图分类号】R25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400-02

【摘要】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胸痹33例,取得良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胸痹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痉挛,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胸痹心痛。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且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多。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治疗胸痹心痛患者3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该33例均为我院住院者。男15例,女18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6年。伴心律失常21例,伴心肌梗死2例,伴脑梗死4例,伴心衰10例,伴高血压病14例,伴风湿性心脏病4例。寒凝心脉型5例,痰浊闭阻型7例,瘀血痹阻型9例,心气不足型7例,心阴不足型2例,心阳亏虚型3例。

2治疗方法

2.1西医治疗方法

卧床休息,吸氧,监护,流水饮食,震惊止疼。根据病情使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符合条件者还可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并发症者对症治疗。

2.2中医治疗

(1)寒凝心脉型胸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日三次]。另服用中药30分钟后外加冠心苏合香丸,每次1丸,每日三次。

(2)痰浊闭阻型胸痹。用二陈汤加味[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钱(各15g),白茯苓三钱(9g),甘草炙,一钱半(4.5g),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另服用中药30分钟后外加中成药瓜蒌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瘀血痹阻型胸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各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赤芍药各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二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另服用中药30分钟后外加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

(4)心气不足型胸痹。用保元汤(人参3克,黄芪9克,甘草2克,肉桂1.5~2克)加味。另服用中药30分钟后外加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

(5)心阴不足型胸痹。用天王补心丹[人参(去芦)、玄参、丹参、茯苓、远志、桔梗各五钱,生地黄四两,当归(酒浸)、五味、天门冬、麦门冬(去心)、柏子仁、酸枣仁(炒)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另服用中药30分钟后外加中成药洋参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

(6)心阳亏虚型胸痹。用人参汤加味(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胸痹如持续发作,疼痛剧烈,也可变生厥证、脱证等危重证候。另服用中药30分钟后外加活心丹,每次1—2丸,每日1—3次。

3治疗结果

胸痹心痛症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后证侯积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①显效:证候全部消失,治疗后积分为0或治疗前后证侯积分之差≥70%者;②有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之差≥50%而≤70%者;③无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之差≤50%;④加重:治疗后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者。

结果显示如下:治愈12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

4讨论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年老体虚等有关。因此,胸痹的治疗应综合各种因素,分清主次的治疗。

(1)寒凝心脉型胸痹。证见心痛如绞、遇冷则疼痛加重,甚则伴有手足不温,冷汗出,心悸气短,心痛彻背,苔白脉紧,治宜通阳散寒,活血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

(2)痰浊闭阻型胸痹。证见心痛胸闷,咳痰粘稠,纳少倦怠,苔白腻脉滑,治宜理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味。

(3)瘀血痹阻型胸痹。证见心痛如刺,痛有定处、舌暗红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4)心气不足型胸痹。证见心痛伴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舌淡脉细缓,治宜养心益气通脉,方用保元汤加味。

(5)心阴不足型胸痹。证见心痛,头晕,心烦失眠,口干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养心,方用天王补心丹。

(6)心阳亏虚型胸痹。证见心痛心悸,遇冷病甚,神疲气短,四肢不温,舌淡胖,脉沉迟,治宜补气温阳,方用人参汤加味。胸痹如持续发作,疼痛剧烈,也可变生厥证、脱证等危重证候。

在现代病理学,则旨在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调节血脂载脂蛋白的代谢,改善血液动力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活动,以达到改善心肌代谢,增加氧供,减少氧耗,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缩小梗塞面积,保留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以使患者得以康复。中西结合,相得益彰,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李洁等.从瘀论治冠心病心绞痛.中国中医急症,2007,16(2):179-180.

[2]姚勤等.从痰瘀论治冠心病概况.湖南中医杂志,2006,22(5):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