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罗文兵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医院外二科;553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50)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措施,治疗组50例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我院积极的治疗,在腕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满意度上,两组相比治疗组明显较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效果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的方法,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手术;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9-0249-01

在临床骨科中,桡骨远端骨折极为常见,是骨科的一种多发病,在人体骨折中,桡骨端远端骨折约占1/6,尤以青年或者老年人比较多发,青年人多是由于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用力不当所引发,而老年人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钙质出现大量的流失,导致骨质疏松,遇有动作不当时极易出现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我国当前逐渐进步老龄化社会,社会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桡骨远端骨折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桡骨远端骨折的AO分型可分为干髓端骨折(A型)、部分关节内骨折(B型)以及完全关节内骨折(C型)。对于桡骨远端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手段,同时使用手法复位后,利用夹板和石膏等进行固定,临床上也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疾病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对疾病回复的高期望值,促进了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内固定、锁定接骨板、外联合固定等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同的治疗方式使得治疗效果也出现了差异。本文就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良好,比较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10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女性患者56例,男性患者44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46岁。所有100例患者均为单侧桡骨远端骨折,右侧62例,左侧38例,其中摔伤所致的有66例,交通意外导致的有27例,重物砸伤的有7例。72例为闭合性骨折,28例为开放性骨折;AO分型:A2型24例;A3型8例;B1型4例;B2型9例;B3型13例;C1型15例;C2型12例;C3型1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O分型等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的保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为患者行骨折端血肿内麻醉后开始手法复位。持续牵引骨折端使远骨折端逆移位达到复位要求,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类型进行不同的固定。固定好后,每周行X线片复查,2周后改为腕关节中立位同定,直到第4周。治疗组根据患者骨折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具体方法为:

1.2.1切开复位内固定

该手术入路分两种,即掌侧和背侧。除B2型骨折以及背侧骨折粉碎,需要术中背侧植骨的患者行背侧入路外,其他首选掌侧入路。

掌侧入路自患侧桡掌腕横纹向近端纵形开6cm左右切口,在桡侧腕屈肌和肱桡肌肌键间进入,于桡骨外侧边缘切断旋前方肌,使骨折处暴露,然后进行骨折复位。

背侧入路自患侧桡腕关节向近端纵行开6cm左右切口,在桡侧腕伸肌与拇长伸肌肌键之间将伸肌支持带切开,让桡骨背侧关节面以及断端暴露。

复位时,要在直视骨折端下进行,有较大骨缺损出现则要植入颗粒状人工骨进行填充支撑。复位后,以“T”形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然后进行伤口闭合。

术后1天即可开始进行掌指关节以及腕关节的功能锻炼,由被动到主动,循序渐进。对于骨质疏松比较严重、骨缺损较多的患者,在术后要采用2~3周的腕关节短臂石膏固定,掌指关节以及指间关节在固定期可进行活动,戴石膏拆除后,再进行腕关节屈伸锻炼。

1.2.2经皮克氏针固定

首先在C形臂X线机的监视下进行骨折闭合手法整复,使用克氏针对部分复位困难的患者进行撬拨复位,然后让助手牵引保持复位,根据移位倾向以及骨折类型以不同的进针点进行克氏针固定,一般使用2枚以上,透视下骨折复位确认良好后,将克氏针尾部处理,腕关节功能位用石膏托固定。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肘关节活动以及手指活动,每周进行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约需4~6周,然后进行石膏拆除以及拔除克氏针。

1.2.3外固定架固定

自患侧第二掌骨背外侧距近掌骨两端分别做约1cm的纵向切口,与掌骨额状面30度垂直掌骨纵轴打孔并进2枚掌骨螺钉。然后于骨折部桡侧偏背侧行纵向切口,让骨折部暴露,直视下进行复位,采用克氏针初步固定。然后将主体连接管和两个简单的可调节夹钳在掌骨部的2枚螺钉上安装,主体连接管在桡骨骨折近心端的位置拧入2枚螺钉,分别位于近骨折部2cm以及12cm处,复位满意后,以可调节夹钳拧紧进行固定。

术后次日可进行肩、肘及手指关节功能的锻炼。10天后,松懈外固定架的钳夹,调节腕关节,使其至近功能位或功能位,再次将钳夹拧紧,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待骨折愈合后将外固定拆除。

1.3评价标准

对患者骨折部位的的疼痛进行评价,观察患侧关节主活动时的疼痛以及腕关节尺侧疼痛。同时调查患者满意度。

评价标准:优:腕关节功能完全复,外形正常,无疼痛;良:腕关节功能恢复,外形有轻度畸形出现,无疼痛;腕关节功能稍有障碍,外形无畸形,无疼痛;可:腕关节功能有一定障碍,外形有轻度畸形出现,无疼痛;差:腕关节功能有一定障碍,外形有明显的畸形出现,有时会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在本次试验中,患者的治疗时间最短的为5个月,最长1年,平均治疗时间7个月。经过治疗后,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没有不愈合的情况出现。

虽然两组患者的治疗愈合情况均比较理想,但通过对俩组治疗效果的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患者在外形畸形、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疼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5%,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平滑,尽量避免畸形出现,恢复关节功能,无疼痛出现。但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虽然手法复位外固定的保守治疗方式也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在恢复关节功能的同时,有比较多的轻微畸形出现,出现疼痛的患者也较手术患者多。轻微的畸形虽然不影响关节功能,这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来说是无足重轻的,但对于年轻患者却不能接受,因为这会使其工作、生活等受到影响,在调查满意度时候,也大多是年轻人的满意度比较低。而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外形畸形的情况出现,恢复关节功能,减少疼痛,这非常符合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菊杨.桡骨远端骨折影像学测最指标与近期疗效的关系[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24:69-71.

[2]魏新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骨折块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