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水痘患者6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大学生水痘患者60例临床分析

赵素芳

太原理工大学医院030024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多见于儿童,近年来成年人水痘的发病率已呈上升趋势[1],现将我校医院门诊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大学生水痘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60例大学生水痘患者,其中男性45人,女性15人,年龄19—24岁,平均22岁,均为在校大学生,因处于高校集体生活,故采取住院隔离治疗。住院时间在5—12天,平均8天,大多数患者无水痘患者的接触史。

1.2临床表现60例患者主要症状为皮疹伴或不伴发热,皮疹典型形态特点为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的小米粒至绿豆大小的红色斑疹、斑丘疹,皮损中心有圆而孤立的发亮的小水疱,基底有红晕,疱疹液多清亮,疱疹壁薄易破,少数病人呈脓疱疹样。多数患者伴有低、中等度发热,体温37.5~38.5℃,少数患者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9.5℃左右。患者的诊断主要依据《传染病学》[2]。

1.3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降低,40例患者淋巴细胞比例偏高,3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稍高;肝功、肾功、心电图、胸片正常。

1.4治疗住院后给予呼吸道隔离,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视皮疹的程度及全身症状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阿昔洛韦,口服抗病毒冲剂,皮疹局部给予阿昔洛韦软膏涂搽,紫外线空气消毒1小时。嘱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多饮开水,保持清洁,避免抓搔。加强护理,勤换衣服,勤剪指甲,防止抓破水疱继发感染,防止传染。室内通风30分钟/日,住院到患者皮疹全部结痂,大部分脱落,无发热及其他不适症状。

讨论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冬春两季多发,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其传染力强,多见于儿童,近年来成年人水痘的发病率已呈上升趋势。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活在集体宿舍,平时也不注意开窗通风,当接触到水痘—带状病毒后,病毒就会潜伏在体内。大学生面临着升学,就业问题,学习紧张,学习压力大,劳累,休息时间不足,部分学生营养摄入不足,致机体抵抗力暂时性低下时就容易发病,并且还会相互传播。学校人群密集,如传染源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水痘的爆发流行。为了避免水痘相互传播,应对患病的学生加强管理、隔离,禁止无水痘免疫力的同学探访,监管住院治疗的全过程,直至皮疹完全结痂脱落后方可出院。大学生对水痘疾病认识不足,患病后,会出现紧张、焦虑,担心、害怕,既怕影响学习,又怕出诊后留下疤痕,加之害怕传染给其他同学,这种心理对疾病的恢复很不利,所以在住院隔离、治疗的同时,应该对患者进行疾病的知识宣教,心理的疏导,让他们认识到要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避免抓搔,皮疹无破溃感染,一般不会留下疤痕。

高校对水痘的防控措施:(1)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造成学校的传播流行,严重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所以应加强对高校师生传染病基本知识的宣教,使广大师生基本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知识。(2)加强门诊医生业务知识的培训,尽量对水痘患者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减少误诊漏诊,确保师生的身心健康。(3)学生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要经常开窗通风,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流行区以及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4)学生平素加强锻炼,增加营养,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的体抗力。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5-377.

[2]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