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关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试析关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研究

陈雪张蕊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130000

摘要:输血工作是临川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医护工作。在临床医学中,必须保证输血技术的规范性,才能使病患得到合理的救治,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输血是对病危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理手段,但是不合理的射血也村子着安全隐患。如果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操作的技术手法不能符合医学界的标准规定,病患的安全将直接受到威胁。本文将针对临床医学治疗中,输血技术的规范进行简要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有价值的工作参考。

关键词:临床医学;输血;技术;规范

在病患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通过输血工作,能够有效的帮助病患摆脱危险,获得生命保障。但是另一方面,输血工作的进行也带有一定的风险,合理的操作技术正是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为保证输血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际工作中输血工作必须按照医疗管理机构指定的标准准确操作。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医护管理部门对输血工作的要求正在日益提高,但是仍有医疗机构中存在着输血不合规范的想象。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临床输血技术进行简要说明。

1实际案例

本文选取了某市一重点医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进行输血的病患1000例,其中有男性病患504人,女性病患496人。患者的年龄分布在4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岁。这些病患中,包括急诊科患者402人,外科的患者315人,内科的患者93人,还有放疗科的患者190人。在整个输血工作进行过程中,有10名病患出现了过敏现象,3名病患出现了发热的状况。经过一定的医学救治和护理,这种状况得以减缓至消失。另一方面,在数学工作进行过程当中,由于患者及治疗方式的原因,出现了10名骨髓移植的患者和19名血液冷凝集现象的患者,还有68名患者很难找到预制相配的血液。

2安全输血流程及注意事项:

2.1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与患者或近亲属讲清利害关系后,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由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后采集防凝血样送输血科备血。血样要保证准确无误并符合配血要求。如患者为第一次输血,备血时应检查血型鉴定、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原来输过血的患者,血型鉴定可以不检查,但上次输血超过7天者,应检查抗体筛检,如为第二次入院,应检查全部项目。

2.2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应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

(1)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

(2)献血者姓名、血液编号、血型;

(3)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

(4)血液外观检查:标签完整性、供血单位、条形码、血袋完整性、有无明显凝块、血液颜色有无异常、有无溶血等。

(5)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以上核对完成后,发配血人员及取血人员共同签字后取血3

2.3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得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形,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2.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对以上第二条核对内容再次核对无误后备输。

2.5至患者床边输血时,再次核对前述内容,呼唤患者姓名以确认受血者。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输血报告单不能确认患者,就需要与其近亲属共同进行确认。

2.6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如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应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在输注另外一袋血液。

3数学工作的规范化操作

在实际数学工作进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遮掩才能避免由于输血病患所造成的伤害。

3.1对于配血标本的相关要求

在进行输血的时候,对于受血者的血液有一定的要求,即没有出现污染或溶血的现象,并且还需要为不是进行输液的管道留取一定的血液标本。在研究中发现有6例受血者是直接从输液管道进行配血标本的留取,在这种留取的方式下,一旦血液分子使得血浆或者红细胞等各种分子浓度发生一定的变化,就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干扰,呈假阳性。这样一来,所进行的配血实验就会受到误导,导致实验结果受到干扰,从而需要进行血液样本的重新采集。并且,在进行输血的时候还要对相关容器的使用要求进行详细的了解,输血的时候使用的是全自动的配血仪器,就需要采用抗凝的配血标本。最后,还需要对受血者的血型进行了解,以免出现血型不符的状况。

3.2对于血液的保存要求

在进行血液领取的时候,相关的医护人员要根据领血单以及受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领取。一般情况下,每次只能领取1袋血。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医护人员在领取血液之后,在常温室内停留时间不能超过三十分钟。如果不需要进行输血,要将领取的血液尽快送往血库进行保存。但是,不能将领取的血液放到冰箱中进行冷冻保存,这是因为冰箱中的温度很有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细胞的存活受到影响。本次研究中有5例患者是因为血液在常温室内时间过长,导致血液中细胞的存活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患者发生溶血的状况。

3.3进行血液输注时的相关要求

在进行血液输注的时候,也有一定的注意要求,如红细胞应该在4℃左右的出血冰箱中进行保存,并且,在进行连续输血的过程中,在两袋血的间隔期需要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冲洗。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要对输血器进行及时的更换,一般来说,输完两袋血就需要对输血器进行更换,避免输血器中细菌生长或者过滤网发生堵塞等状况。本次研究中有3患者是因为输血器没有及时更换,从而导致输血的速度放缓,在对输血器进行更换之后发现,输血恢复正常。

3.4进行血液加温时的相关要求

在对血液进行加温的时候,需要将血液放置在35℃一38℃的水中,并需要不断地轻摇血袋。且在进行血液加温的时候,对于水温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温度保持在相应的范围之内。在进行加温的时候,要注意不能使用不规范科学的加温方式对血液进行加温。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因血液的不规范加温导致输入的血液出现溶血的状况。

3.5对于输血时出现的各种反应的处理

在进行输血的时候,要注意管道的顺畅,并且当受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应该及时停止输血。另外,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受血者要对其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

3.6监护输血患者

在输血过程中,开始的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输入3毫升,在15分之后,根据受血者自身情况调整输血速度对患者输血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监视,以免出现不良反应而不能及时处理

3.7输血反应处理

输血过程中要确保管道通畅,如果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对于输血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要及时填写信息反馈单,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如果是疑似细菌引起的不良反应,则要对受血者及血袋同时傲血培养检查。

3.8血液加药

不可以在血液中加入药物,如果加入药物,一旦有不良反应,就很难判断是由哪种原因导致。

4结语

输血工作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合理的、科学的、规范化的数学操作才能保证输血起到最初进行的目的。研究表明,规范化的操作能够有效的保证输血过程中血液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对所输血液的利用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医护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输血工作操作的规范性,同时,医疗机构也要注重对医疗工作者的督促和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掌握符合规范要求的技术,进而促进我国医学界发总体进步。

参考文献:

[1]周静宇.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差异[J]川岳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3,26(4):265一266.

[2]段玮,张金刚,丁进,等.临床输血质量控制[J].兵团医学,2013,35(1):21一23.

[3]李志强.临床输血适应性与有效性评价流程[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6):587一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