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会”到“会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从“学会”到“会学”

刘可可

刘可可(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河南洛阳4710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0-01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让智力开足马力,自觉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并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使学生内生出强大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激趣;指导;习惯;会学

一、利用好奇心,激发兴趣

怎样使学生喜爱数学课呢?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会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激发他们积极思考。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如在教学“年、月、日”时,一上课我就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亮亮今年12岁,只过了三个生日,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争论不休,这时我抓准时机说:“答案就在年、月、日这一课中。”一种急切探索奥秘的心理促使他们注意力十分集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学“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等,我主要采用和学生竞赛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促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二、通过观察和体验,激发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如在教学“时间与时刻”这两个概念时,我课前在讲桌上放了一个钟表。上课铃响后,让学生观察钟面,指针所指时刻为八时十分。我说:“现在是八时十分,是我们第一节上课的时刻。上课五分钟后,我又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指针所指是什么时刻。我问:“从上课开始到现在经过了多长时间?”最后进行小结,钟面上时针分针秒针所指的每一个位置,表示的是当天内某一个时刻,两个时刻之差就是所经过的“时间”。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时间”的概念,我发给每人一张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随后,我宣布“比赛开始”,两分钟后“比赛结束”。我告诉学生,从“比赛开始”的时刻到“比赛结束”的那一刻经过了两分钟,就是说比赛用了两分钟时间。因此,“时间”是指两个时刻间的间隔,是经过的过程。学生经过真实的观察,切身的体验,对于概念的理解就更准确和牢固了。

三、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动手操作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兴趣不可缺少的方法。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重温面积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制的学具,展开看是由几个什么图形组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具上发现圆柱侧面的长是圆柱底面的周长,从而引出圆柱的侧面积是底面周长乘高,进而分析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又如教学“角的度数”时,让学生把事先做好的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三角形,问: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一看,兴趣提高了,都争着猜测,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四、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一)会听。要教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边听边想,边听边记。教师在教学中应精讲,要“易讲难引”,使学生有重点的听,从听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算理,悟出关系。

(二)会看。数学课本具有例题典型、推理严谨等优点,为学生独立学习提供可靠的依据。阅读教科书要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进行。要准确把握图意,能弄懂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提出疑问。训练学生阅读方法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采用先讲后看、边讲边看、先联系后对照、先看后议等。如对“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教学我采用先看后议,学生在认真看书的同时,围绕单位“1”表示什么,展开讨论,深入思考,从而也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三)会思。掌握学习方法,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关键。首先,学会初步的分析与综合。如计算题让学生叙述计算思路;学生检查作业中的错误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应用题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出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是否已知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其次,教会学生归纳总结。在众多感性材料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举一反三。

(四)会说。即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凡学生能讲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要给学生以充分表达的机会,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训练,逐步达到语言的完整、准确、规范。

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班级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头脑灵活,反映敏捷,但不认真审题,计算马虎,往往不能发挥正常水平,考不出好成绩。而一些智力一般的学生,由于学习认真,成绩就好。可见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审题习惯、认真计算和规范作业习惯,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我们要在改进教法和指导学法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从“学会”到“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