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解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

刘金龙

刘金龙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431)

摘要:我国现阶段存在着严重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里既有客观条件的束缚,也存在主观方面的因素,只有分析出当前高职院校就业问题的原因并寻求出解决的对策,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真正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主观;客观;对策

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因为随着国家大力倡导高职教育以后,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的扩大,这使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增长远远高于普通本、专科的毕业生人数,2005年超过200万人,2006年212万人,2007年226万人,2008年241万人。高职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造成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1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目前高职教育规模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加之近几年来高职毕业生受到企业热烈欢迎。《南方周末》调查显示,目前社会上需要的很多领域的紧缺人才都来自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如工程造价监理方面的建筑业人才匮乏、食品营养与养生方面的人才紧缺;高薪难寻数控机床高手;营销人员特别难招,市场对人才的需要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供给关系。总体上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较好。

但是这些并不能完全掩盖一个事实:随着市场对高职毕业生需求的增加,加之国家对高职学校有关政策的倾斜,必然导致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加之市场上需要的专业人才有限,高职生自身素质的良莠不齐,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仍不成比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仍处困境。

2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剖析

2.1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2.1.1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类型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结构性的问题,导致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多种多样的,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专业性、实用性、复合性人才是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但部分高职院校并未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合理的调节教学内容、专业设置,教学改革也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最终结果必然导致部分专业供大于求的状况。

2.1.2部分高职院校忽视就业指导工作,影响毕业生就业。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许多高职院校都是党政干部或者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兼职做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也只是流于形式,加之部分院校在人员和经费方面并不向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方面倾斜,很少有机会深入用人企业了解单位的需求,更无法全面及时的收集到就业学生和单位的反馈意见,最终影响了待就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双向选择。

2.2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仍是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2.2.1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落后。

通过对我院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毕业生虽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有初步了解,很多毕业生对工作的城市、待遇、环境的期望值过高,不愿从事基础工作,不愿意到中小城市发展,不愿找专业不对口的行业,同时,有相当多的毕业生主动参与的竞争意识不足,等待、依靠学校和家长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因此和许多适合自己的岗位擦肩而过。

2.2.2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整体不高。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本身基础课底子就不是很雄厚,加之大多数院校资金设备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很难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社交能力、创新能力、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更是差强人意,这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普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3改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现今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因素多种多样,这要求政府、学校及毕业生个人多方面协同努力,才能最终改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的现状。

3.1政府要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政府解决高职院校的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这首先要急待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社会公共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高职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同时加大推行就业准入制度的力度,就业准入制度的严格推行既有利于增强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又有利于已接受过职业资格教育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和跨区域流动。政府也应该为毕业生未来工作的企业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防止因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盲目投资等现象的出现,而最终影响到高职生选择专业和未来择业的方向。

3.2高职院校应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

高职院校最终培养的是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脱离市场的需要盲目设置专业的院校只能固步自封,而只注重专业教学却忽视就业创业教育的院校最终也很难走出就业难的死胡同。所以高职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合理改造不合时宜的传统专业,同时增开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就业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理性就业的观念。高职院校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顶岗实训的机会,例如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在企业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与企业合作,充实教学内容等。

3.3高职院校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就业观念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团的活动,扩大交往的范围,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我们提倡“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这要求毕业生要熟知现今的就业形势,根据自身的特点调整对工作的要求,为以后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纲.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4(4).

[2]李现,王亮,欧阳伟斌.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校园导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