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筑设计体现城市规划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加强建筑设计体现城市规划特点

王合娜

身份证号:13063419871128xxxx

摘要: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占主导地位,城市规划的形式决定着整个城市的布局,而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市规划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设计中的各种因素又会对城市的空间布局与美观程度造成影响,因此,城市规划对于建筑设计来讲起到协调结构与解决问题的功能,有效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各自的功能,可为城市的发展与社会的繁荣贡献力量。建设即是要协调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措施

前言

城市间的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激烈,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讲究的是协调竞争。然而当前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均和之前有所不同,所以对城市规划进行合理的设计就会变得十分重要。一座城市的建筑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做好建筑设计,二者要协调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正确的把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相互融合,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够使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城市的协调发展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简述

狭义上讲,城市规划指的是对一个城市整体空间的设计与分析,从广义上讲指的是对人的活动区域的空间以及与其他空间的协调关系。而建筑设计主要解决了室内空间里的经济与美观的相关要求,另外也在外部的形态上,在不同的时代下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城市的规划以及城市的历史相协调发展的结果。对于城市的空间设计,我国早期的建筑设计师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建筑与建筑间的协调关系上,而建筑空间主要包括建筑的形式、施工材料、外部色彩等,将这些有形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共同体现出空间的精神与不凡的品质。对于规划师来说,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设计都需要依据城市的平面模型,但建筑设计更需要一种二维甚至多维的立体模型来构思和展现。

2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特点

城市建筑设计在我国是一个能够体现国家和城市文化的标志。当前首先对城市进行产业布局即城市规划的点状规划,然后进行交通布局即现状设计来实现更好的城市居住环境,最后进行改善工作条件和居住的面状规划来实现城市规划的三步规划。这种城市规划并未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因此被广大建筑设计者舍弃,并且在不断尝试新的符合城市立体与整体的发展要求。当前广泛被认可的城市规划模式是“自然—空间—人类系统”整体规划理念。在实际的操作中将建筑设计作为提高城市规划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建筑的整体设计上,城市与周边的建筑明显会出现对比,因此在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与现有建筑物的对比和协调,在流线上要不违背环境的肌理,在人的感觉上要注重局部环境同整体大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规划上要满足人对建筑物的心理和生理的感受。

3工程实例

广州国际金融城位于广州天河区东侧,距离广州CBD珠江新城约5km,规划总面积7.5km2。以“方城曲苑,古今交融”为城市设计理念,采用“方城、曲苑、翠岛、玉带”的格局,规划为金融总部、总部办公、商业综合、滨水休闲和生活居住五大功能分区。其主要功能定位为世界一流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富有金融产业特色和凝聚金融活力的高品质金融中心。其从前期规划到城市设计,均按区域定位了建筑的设计风格及必须采用的统一设计元素及尺度,包括建筑高度、立面风格与材质、过街连廊、骑楼界面等。其整体规划借鉴中国传统方城格局和古代造城风水理论,利用曲水藏金的手法,结合传统岭南风格的建筑及园林特色,形成“一城、一苑、一岛、一带、一河两岸”的独具地域特色的规划结构。“一城”为按照传统九宫格模式划分的中心方城,“一苑”为风情园林景观空间,“一岛”为金融城的核心空间节点,为区域城市天际线的制高点,“一带”为沿金融城北侧展开的“微笑曲线”形式的“玉带”,其主要由采用玻璃幕墙立面的一组超高层建筑组成,“一河两岸”为围绕中心方城的人工河涌及两岸的新式骑楼和低层传统岭南建筑风格的仿古风情街。

3.1总体布局

规划着力创建一个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形象和城市空间,使之既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又有鲜明个体形象;既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力求在满足各项规划条件的基地上,创造出同时适宜城市轮廓线且配合周边眺望金融城景观轴线的视觉走廊,以及领导未来生活、文化和时尚的地标性场所及建筑。构思从整体、宏观角度入手,根据金融城整体控详规要求,充分结合基地南侧景观水带和西南方向的城市景观轴线,采用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等措施,使建筑本身尽可能的契合城市设计的目标。建筑布局按照控规要求,沿基地北侧城市主干道布置180m高塔楼,塔楼采用退台的建筑形式,底层裙楼沿次干道展开,裙楼中部设置下沉露天中庭。塔楼主入口朝北侧城市主干道,商业设置两个出入口,一个设于西侧城市次干道,另一个朝南侧景观水街,商业两个入口均设置台阶通往负一层中庭,同时与环中庭的走道相连,打造内外交融的商业流线,利于地块商业价值的提升。

3.2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主要体现在形体及材质方面,如图1.

图1透视图

3.2.1形体:建筑的形体采用简洁的体块组合形式,塔楼部分结合平面功能布置分为低区、中区、高区三段,打破直上直下的呆板建筑形象,创造出个性的、变化的而不失统一的建筑形象。裙楼形体按照控规不超24m要求,设计为一个整体方块,裙楼中部挖空设置通往负一层的露天中庭,利于采光通风与空间的营造。

3.2.2材质:项目材质主要为玻璃幕墙与石材。塔楼部分全部采用low-e中空玻璃幕墙,结合竖向的铝合金装饰条,创造出简洁明亮的高档写字楼形象,同时也与金融城整体城市设计中的玉带理念相协调。裙楼部分与塔楼相连的立面延续玻璃幕墙风格,南侧朝向水街的一侧结合控规要求,采用石材和玻璃组合形式,石材面积(实)与玻璃面积(虚)比不小于3:7。塔楼大堂部分及裙楼一二层均采用超白玻璃,利于营造通透的效果与商业氛围。

3.3景观与绿化

本项目在绿化设计中,拟尽量能够体现广州特色———南国风情、羊城、花城等特点。规划设计有800m2的下沉中庭绿化,通过架空层和骑楼的开敞空间与城市景观互相渗透。在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上注重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城市环境,注重城市使用者的感受,保证空间的连续性、多元性、便利性、怡人性。既有大尺度的开敞空间供市民观赏、游览,又有小尺度的半开敞空间供人们交流休憩。南侧的骑楼景观文化休闲区结合岭南水岸风情街作为文化体验,是金融城景观规划中独具魅力的,具有中国文化、岭南风格和水乡特色的最主要部分。本项目作为整体城市景观设计的组成部分,南侧首层采用骑楼和架空的形式,把水街景观延续到建筑内部,也顺应夏季主导风向形成“穿堂风”,利于改善局部微气候。

结束语

广州国际金融城作为未来广州的新名片,在传承文化遗产、挖掘文化内涵、凸显核心文化特征方面有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单个的建筑体作为城市的组成元素,应该在其建设之初便考虑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有整体与局部之分,从平面规划到体量推敲,从空间尺度到细部材质都需要在限定的条件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才能在千城一面的窘境中塑造现代而又不失地域传统特色的新型都市。

参考文献

[1]张倩.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析[J].工业,2015(47):113.

[2]于元飞,毛德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我见[J].城乡建设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