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蓝金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蓝金亮

蓝金亮

蓝金亮

(马山县白山镇新汉小学广西马山530600)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历来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新的数学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变化。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新课程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只有教师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了解具体的设计和操作,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才能使新课程得以落实。

【关键词】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数学学习;教学方法

OnthePrimaryMathematicsInstructionalDesign

Lanjinliang

【Abstract】Mathematicsasanimportantsubjectintheprimarystage,traditionallytheconcernandattentionofthepeople,theimplementationofthenewmathematicscurriculumforschoolsandteacherstoputforwardnewdemandsbroughtaboutchanges.Successofcurriculumreform,theimplementationofthenewcurriculumcanachievethedesiredeffect,akeyroleisplayedbyteachers,onlyteacherstrulyunderstandtheconceptsandmethodsofthenewcurriculum,understandthespecificdesignandoperation,creativelyandintheirownteachingpracticeappliedtofacilitatetheimplementationofthenewcurriculum.

【Keywords】Mathinstructionaldesign;Teachingcontent;Teachingpractice;Mathematicslearning;Teachingmethods

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离不开对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过程的正确把握。这一方面凸显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学论教”的重要性,也提示教师在重教材研读,重教学过程设计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过程的研究。教学设计往往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对教学生成的讨论一直是个焦点,究其实质,不少生成问题的背后都显示了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过程缺乏必要、有效的研究。因此,我们认为,教学设计应建立在对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过程准确把握的基础上。

1.准确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

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会问自己“学生可能会怎样想”,而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武断地认为“学生一定是这样想的”。也有不少教师打心底里就不愿意去思考这样的问题,觉得“很烦”,为了解决这样的烦恼,教师习惯于把教学问题切细、再切细,问题空间小了,学生就“只能这样想”了。这也是为什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满堂问”现象依然严重的主要原因。“打乒乓式”的教学让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看似热闹,却丧失了锤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机会。

因此,要解决“一听就懂,一做还是不会”的数学教学老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应善于设计富有挑战性和思维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而准确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便成了教学设计中一个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2.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例如,同样的“确定位置”一课,由于两位教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基于这一目标,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第几列、第几行的卡片,让学生手拿卡片到前边站好,然后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应的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汇报是怎样找到位置的,最后达成了教学目标。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认知性教学目标是主体,尽管教学设计质朴,也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却造成了学生的单一认知发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另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让学生尝试用最简捷的数学方法描述班级中一名同学的位置,然后把同学们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类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第3组、第2个”描述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的。此时教师指出,其实这名同学的位置还可以用(3,2)来表示,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就叫“数对”。在师生共同研究了“数对”的读写方法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教师用手指一个学生,请这个学生用“数对”说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学生判断正误;教师说“数对”,请坐在相应位置的学生起立,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对错。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

3.透析学生思维障碍,努力突破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难点?不同的教师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做法。一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分析来确定难点;二是根据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来确定难点;三是在学生思维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分析来确定难点。我们强调要十分重视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教材,思考学生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进而确定教学难点,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可能产生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

4.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

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课堂上的应用练习,也应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综合加以设计。通过比较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教学设计是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诸要素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系统的整体观认为,只有各组成部分和谐地统一、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之中,才能达到整体的优化。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不仅要掌握每个子系统的特点、功能以及各子系统设计的方法与策略,还要对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有深刻的认识,洞察每一子系统与整体教学目标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综观全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行整体优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基于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一个基本落脚点。只有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可能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才能预设教学推进的教学路径,也才能真正把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最为生动、最为鲜活的教学材料。也只有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收稿日期:201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