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听力损伤42例

/ 1

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听力损伤42例

覃中华黄任秀胡怡佳

覃中华黄任秀胡怡佳(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康复科广西柳州545002)

【中图分类号】R24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5-0398-02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听力损伤患者42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全部42例均来自2010年3月-2010年9月我院儿保门诊听力诊断中心,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最小者3个月,最大2岁2个月,平均年龄为6.4个月。ABR反应域均在30dB以上。其中轻度听力损伤(听阈为31dB-50dB)18例,中度(听阈为51dB-70dB)14例,重度(听阈为71dB-90dB)7例,极重度(听阈大于90dB)3例。所有患儿均未进行其他药物治疗。

2治疗方法

针刺与穴位注射均隔天一次,交替进行,2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之间停止治疗10天,3疗程后复查ABR。

(1)针刺:穴取百会、听宫、听会、翳风、风池、中渚、足三里、阳陵泉、太溪、晕听区。操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选直径0.25mm、长25mm的毫针,垂直皮肤快速进针,得气后施以补泻手法。其中足三里、太溪用补法,风池、中渚、阳陵泉平补平泻,均不留针。百会、听宫、听会、翳风及晕听区不施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

(2)穴位注射:穴取风池、听宫、听会、翳风、外关、阳陵泉、足三里,每次选用6穴;药物选用香丹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100mg(1ml),分别抽入2.5ml注射器,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得气后缓慢注射,每穴0.5ml,注射后用无菌棉球按压针眼数分钟。

3治疗效果

痊愈:ABR检查结果完全恢复正常,共计25例;显效:听反应阈降低30dB以上,共计9例;有效:听反应阈降低15-30dB,共计4例;无效:无变化或改善不明显,共计4例,总有效率为90.4%。

4典型病例

患儿,男,5个月,2010年4月6日就诊。主诉:发现右侧听反应差1个月。病史:家长发现在患儿右侧摇铃时不会转头,无眨眼动作,同时有手脚欠温,睡眠时间长等症状。查ABR听反应阈为65dB。中医辨证为肾精亏损型耳聋。依上法治疗3个疗程后,右耳听反应灵敏,复查ABR结果正常。

5体会

小儿的听力损伤,在祖国医学属“耳聋”范畴,病因多属先天胎禀不足,肾精亏损,淤血阻络,经络壅闭,脑海不足,耳失充养而致。西医学认为小儿听力损伤多由于孕期或出生后因缺氧或其他原因造成听神经或听力中枢损伤,可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上法取穴多用手少阳经与足少阳经,手少阳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是动则病:耳聋……”;足少阳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所以取手少阳经与足少阳经穴为主。百会属督脉要穴,为诸阳之会,能补精益髓、醒神开窍;足三里为强壮要穴,能补益气血;太溪为肾经原穴,能补肾精,益肾气;晕听区是头针治疗听力障碍的要穴,位于大脑皮层的额上回中部,皮层听觉分析区,此区有支配和改善内耳迷路的淋巴循环之功能。同时香丹注射液有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维生素B12是参与神经生长的重要物质。在治疗中发现,听力损伤越重、治疗时年龄越大效果越小,但是未痊愈患儿经继续治疗后,部分听力仍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