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宏程沙地风沙流活动规律研究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1

泰来县宏程沙地风沙流活动规律研究及防治措施

王春阳

王春阳(黑龙江省泰来县水务局,黑龙江泰来162400)

摘要:根据在泰来县宏程沙地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风沙流动规律,提出了防治风沙流的措施与治理方法。

关键词:宏程沙地;风沙流;活动规律;治理措施

1泰来县宏程沙地自然地理概况

宏程沙地位于泰来县县城东5km处,行政归泰来县泰来镇管辖,沙地总面积10km2,地势西高东低,起伏不平。地形为西南窄,东北宽。海拔高度139.2~165.0m,土壤多为棕色生草风沙土,部分为灰色生草风沙土等组成。

宏程沙地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多风温差大,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降水量为392.6mm,80%集中在6~8月份,年均蒸发量1717.2mm,全年平均风速为4.1m/s,最大风速达26m/s,每年春季风最多、最大,五级以上风平均每年35次。其中八级以上大风20多次,该风沙区年平均土壤风蚀强度8720t/Km2.a,为典型风沙地干旱区。

2宏程沙地风沙流活动规律的研究

风沙流是指风力作用大于或等于起沙风速之后,沙质地表在气流运动中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使沙粒脱离地表进入气流中被吹扬搬运、前进,形成风沙流。该区有丰富的沙源和春季干旱多风的特点,因不合理的开荒和地表植被破坏,使该区土壤风蚀逐渐加剧形成风沙流,风沙流的活动是引起本区土壤风蚀和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2.1沙地起沙风速的测定

风是造成土壤风蚀的动力,并不是所有风都对土壤产生风蚀,只有大于风沙土砂粒的临界起动风速的起沙风速时才会形成风沙,使风沙土产生风蚀。在沙区内利用SFY-1型四道数字电子风速仪进行了距地面2m和0.5m高处的风沙土砂粒的临界起动风速和不同粒径砂粒起动风速的测定,根据观测数据分析计算,宏程沙地在距地表2.0m处,表土含水量小于2%,粗糙度为0.41时认定该区内砂土的起沙风速为6m/s,即在本区内出现大于5级风时即可产生风沙流,造成土壤风蚀沙化。

2.2风沙流的垂直分布

利用风沙采集器观测采集三次风沙活动15组300个风沙样进行数据计算分析:从地面到距地5cm处的风沙物质占地面到距地1m高处全部风沙物质的46%。从地面距地10cm处时增加到74%,从地面距地15cm时增加到83%,从地面距地30cm时增加到95%。因而该区风沙流中沙粒移动方式以滚动和跃移为主,悬移的沙粒只占5%~10%,沙粒活动高度95%在60m以下,该沙地的风沙危害主要集中在近地层。

2.3风沙流中风沙物质的来源

从对平作地上采取的风沙物质机械组成分析结果说明,本地区的土壤风蚀活动中风沙流所挟带的风沙土物质的来源属于就地起沙。

2.4风沙流的活动路径及流动沙丘移动速度

据观测调查,宏程沙地风沙流的移动路径是由西北(北)向东南(南)、或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据定点观测,流动沙丘每年由西北(北)向东南移动距离5~6m。

3宏程沙地土壤风蚀与土地沙漠化的防治措施

营选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能有效削减风速,改善区内生态环境,控制地表风蚀,农田防护林应以疏透度在40%左右时防护效能最佳,林带两侧栽植五行灌木(沙棘、锦鸡)。风蚀严重地段采用主林带间距在300m左右,林带宽度10m,乔木栽植株行距采用1.5×1.5m的栽植方法。因该区夏季降雨集中,在风蚀区采用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和耕种方法可有效的减少风蚀沙化的影响;如少耕法、耙茬播种、中耕深松、高留茬、延期播种及地膜覆盖等,要减小春季平播面积,提倡垄作或畦作,实行秋翻秋耙秋起垄连续作业,以增大地面粗糙度,或灌水保墒等技术措施,以提高土壤抗风蚀能力。该区有部分流动沙丘沙垄,为控制沙丘前移,在沙丘迎风坡上设立人工沙障,沙障用材可根据当地资源选定,如芦苇、柠条等。雨季在沙障带间栽植灌木林(沙棘、锦鸡),待灌木林产生防护效能后,再造乔木林,这样流动沙丘被长久固定。

在宏程沙地治理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上,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做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只有农林水牧各项措施互相配合,才能充分发挥群体的综合防治土壤风蚀和土地沙漠化作用,获得最佳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