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与重视经典检测方法

/ 2

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与重视经典检测方法

陈利

陈利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46-02

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大量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分析仪普遍用于临床检验,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大大提高了医院检验科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检验医学水平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这是检验医学发展的主流和必然。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先进的设备也需要人来操作,而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检验项目需靠经典的方法(特别是手工方法)去验证、校准和补充[1]。目前在医院检验科普遍存在忽略人工显微镜在形态检测中的作用,一味依靠自动生化仪器,导致漏报,甚至发生医疗事故,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依靠现代化仪器的同时,也要注重经典的形态学检查方法的应用。

传统的血细胞检查完全采用手工方法,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而且由于多种原因,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难以保证[2]。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是近代血液分析的一次革命,它比显微镜下计数精确,而且能减少医源性感染,目前成为血细胞计数不可替代的检验仪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多基于电阻抗原理,在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液)中有一个用于细胞计数的小孔管,小孔管外侧的胞悬液(稀释液)中有一个外电极,其内侧也充满同样的稀释液,并有一个内电极细胞为相对不良导体,其导电性质比稀释液低,当有一个细胞通过小孔时瞬间可引起电压变化向出现一个脉冲信号,脉冲数量的多少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脉冲的高低与细胞体积大小成正比,从而得以测定细胞的数量和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胞,可以细胞直方图显示。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细胞计数和分类原理,综合应用了电学和光学(流式细胞术根据各种白细胞对激光不同而进行分类)等检测原理以细胞散点图显示[3]。

由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可知白细胞被分成小细胞群,中间细胞群和大细胞群,统计学分析证实在正常生理,细胞形态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淋巴落在小细胞内,中性粒细胞落在大细胞内,其余细胞(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中间细胞群,这不难看出,这种分类方法与显微镜检查分类计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仪器报告的是相当于其体积大小细胞数目,绝对不是均一淋巴细胞群体,报告的淋巴细胞也可存在体积稍小的嗜碱性粒细胞。反之,大淋巴细胞也会落在中间细胞群内而容易被误为单核细胞。在正常生理状况下都存在着差异,病理过程中变化更可想而知。受分析因素影响细胞形态特别是体积的异质性都会发生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幼稚血细胞,仪器分析都很难反映实际情况。不少人以为复查就是作白细胞分类,其实不然,复查应包括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估计血小板或红白细胞数(印证与仪器给出的数据是否大致相符);观察有无血小板聚集或红细胞聚集,以及有无特殊形态的异常细胞和寄生虫等。而且从事血片复查检验人员,首先要仔细阅读血液分析仪给出的各种参数,直方图,散点图和提示信号。对可能存在的血液学异常或技术性影响因素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同时给患者的临床情况(包括初步诊断等)确定复查内容,而且从事复查的人员必须受过专门训练,具有血液细胞形态学基础与临床知识,并对血液分析仪十分熟悉,尤其是熟悉分析几种直方图,散点图的正常和异常图形,并能对异常图形的意义进行解释和评估的人员[4]。白细胞三分类的仪器复查率要高于五分类仪器,基层医院普遍使用三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所以更要进行血片镜检,并进行综合分析,使多种常见贫血、白血病感染等疾病得到及时明确的诊断。患者,女,38岁,因干咳入某院检查提示,WBC:12*109L,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MCR0.20异常提示F2,未查血片,来我院检查血片,镜检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结合临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另一例患者,男,13岁,因贫血和白细胞增高,报告单上NC报警信号,做血涂片镜检:白细胞增高是由于出现有核红细胞。

尿液分析仪的普及,提高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依赖仪器结果而忽略传统尿镜检的现象十分普遍,其根源在于没有正确理解干化学分析的使用要求。仪器检测原理:仪器以球面分析仪接受双波长及射光的方式,测定试带上的颜色改变,进行半定量测定[5]。中华医学会对免做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情况制定标准:在仪器和试纸条质量都合格的前提下,如果干化学检查结果显示尿蛋白、尿亚硝酸盐、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结果均多为阴性且尿液来自非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视为此尿液标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在参考范围内免于镜检。由于尿液分析仪对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检验原理截然不同,因此仪器法红细胞、白细胞检查仅作为筛选试验,绝不可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目前,红细胞假阳性结果高达30%以上,白细胞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报告也很高,这种状况必须引起临床检验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1]。我科按中华医学会标准操作,使红细胞假阳性率大大降低,白细胞假阳性和假阴性率也降低。

尿流式细胞仪集流式细胞术,电阻抗与激光检测及核酸染色等高科技技术为一体,但也只是一类尿沉渣初步分析的仪器,除了在红、白细胞计数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局限外,对“管型分析”、“结晶分析”仍需“镜检”,使用该仪器检查尿沉渣而放弃镜检的做法必须予以纠正[1]。由于经济原因基层医院仅能用一般的尿液分析仪,所以更应该重视显微镜检查。形态学检查在微生物检查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涂片可以帮助细菌鉴别,即使使用自动生化鉴定仪,也要经过涂片染色,初步了解是革兰阳性或阴性菌,选择正确的程序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细胞形态学检验涉及学科多,工作繁琐费时、实践经验性强、经济效益较差、出科研成果难,这是造成近年来国内此领域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因,由此造成形态学检验人才十分缺乏。而形态学检验往往是某些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判断治疗效果和疾病愈合的重要依据。因此,应重视加强形态学检验技术人员梯队的培养。

总之,应重视形态学检查,提高对形态学检查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临床检验过程,并使每个检验人员正确理解和自觉执行;细胞形态检查一定要与临床资料(患者体征、临床表现病史等)相结合,多看,多总结,善于用临床资料为细胞学诊断提供依据。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让检验结果与临床有机结合;加强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前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序。

参考文献

[1]丛玉隆,秦小玲既要发展现代技术,也要继承经典方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129-130

[2]乐家新,周建山,等.血细胞分仪检测原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205-207

[3]徐惟诚.主编.2003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北京:知识出版社出版,2003,19-21

[4]朱晓辉,何菊英,朱忠勇,应用血液分析后复查血片的内容和方法及程序.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12:785-787

[5]徐惟诚,主编.2003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尿液分析仪与临床应用.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45-47

作者单位:438300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