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炮制后的化学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杜仲炮制后的化学变化研究

张仁霞

张仁霞(佛山市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528203)

【摘要】目的了解杜仲炮制后的化学变化,为其在临床的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取30g杜仲成品,分别取10g采用清炒、烘烤、砂烫三种方法进行炮制,对比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结果与成品相比,清炒后木脂素类、环烯醚类、氨基酸有减少;烘烤后木质素质、环烯醚类减少;砂烫后木脂素类、环烯醚类、杜仲胶有减少。结论杜仲经炮制后化学成分主要以木脂素类、环烯醚类减少为主,在具体配伍时应考虑该变化。

【关键词】杜仲炮制化学变化

【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49-02

中药材中的杜仲是杜仲树的干燥皮,其化学成分主要有木脂素类、环烯醚类、杜仲胶、微量元素、氨基酸等[1]。主要功用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等[2]。炮制是中药常用的处理方法之一,能减轻某些药材的毒副作用,故药材的化学成分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次分析旨在研究杜仲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以为临床对其的使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所用物品

炒锅、河砂、铁盘、烘烤箱、UV光谱、TLC薄层色谱、HPLC图谱。生杜仲3份,每份10g。

1.2方法

首先测定每份样品中各成分。后分别采用清炒、烘烤、砂烫三种方法进行炮制。炮制结束后称重,以四舍五如法记录炮制后的重量,别采用UV光谱法、TLC法、HPLC法测定炮制前、后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与跑之前进行对比。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V1.61版进行分析,均数资料使用t检验2.0版进行处理,当P<0.05时差别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2结果

2.1清炒10g杜仲经36分钟的清炒后,剩余6g。清炒后木脂素类、环烯醚类、氨基酸有减少,其余成分无差异,见表1。

表1清炒前后变化对比

3讨论

杜仲是临床常使用的药材之一,对其进行炮制常用的方法有三种[3]:(1)清炒法先进行大小的筛选,并归类。炒的时候分次进行,可使药物生熟一致。火候一般以先武后文,且不停的翻动。当其外表颜色明显加深时即成功。(2)砂烫法根据需炮制的药物的量取适量的河砂,将其置入炒锅中,蒸发掉一定的水份后,将药物置入其内,当颜色加深,香气溢出时停止。(3)烘烤法将杜仲置于盘内,放入烤箱内,当颜色加深时取出。我们取三份重量都为10g的杜仲样品,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其中耗时最短的为砂烫法,最长的为烘烤法。而炮制后,炮制后量最多的为烘烤法。并在炮制前、后采用采用UV光谱法、TLC法、HPLC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测定,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经三种炮制方法后,其内的木脂素类、环烯醚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清炒后氨基酸、砂烫后杜仲胶都有减少。故我们认为杜仲经炮制后,主要以木脂素类、环烯醚类的减少为主。木脂素类、环烯醚类都有较强的降压、提高免疫的作用[4]。因此,在具体配伍时应当注意,尤其对血压较高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的治疗中,尤应重点考虑。

参考文献

[1]辛晓明,冯蕾,王浩等.杜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9):1507-1509.

[2]韩宇东,李文娜.杜仲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10,20(5):3-5.

[3]杨亚军,周秋贵,梁兆吕.巾药杜仲炮制的现代研究进展[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28(10):99-102.

[4]李健民,徐艳明,朱魁元等.杜仲抗氧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