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节摩擦力实验教学课的微格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两节摩擦力实验教学课的微格对比分析

朱一平

朱一平浙江省丽水第二高级中学

一背景与主题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不断浸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二是教师意识到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必要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自我构建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以学生实际存在问题的内容为重点或切入点。四是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利用实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构建及在课内完成预设目标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下面就两位教师执教的《静摩擦力》的课堂实验教学实录进行切片分析,以期解答上述困惑。

二观察与随感

[切片一]

A教师的教学实录:

师: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我们如何去确定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学生互相讨论。

生:哦,有点明白了。

师:下面通过实验来亲身体会相对运动趋势。

教师一边向学生演示把大刷子放在手上往一个方向推,学生观察刷毛弯曲的方向,同时要求学生把牙刷放在自己的手指上,用力往一个方向推牙刷,体会牙刷的相对运动趋势,要求牙刷保持静止。

B教师的教学实录:

师: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相对运动趋势就是物体想有相对运动,但没有实际的相对运动。

生:哦,有点明白了。

师:下面用演示实验来判定物体间有无相对运动趋势,请同学们观察。

教师用大刷子来做演示实验,教师往一个方向推,组织学生观察刷毛弯曲的方向,要求学生判定刷毛与手之间有无相对运动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两位教师利用大刷子来做演示实验,让学生去体会运动趋势方向,A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容易判定运动趋势方向。B教师的课堂实验教学设计仅让学生感受了刷毛在外力作用下刷毛的弯曲方向,学生很难从这个实验中去判定静摩擦力运动趋势的问题。A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细节,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切片二]

A教师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看过教材后,你觉得静摩擦力大小可以变化吗?

生:可以变化。

师:静摩擦力是不是可以一直增大?

生:不行,增大到一定值时物体就会运动了。

师:说明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最大值发生在物体从静止到刚要动时的瞬间,静摩擦力最大值可以测量吗?如果能测,如何测量?可用仪器有弹簧秤、木板、滑块、钩码。

学生们互相讨论。

生:把滑块放在平放的木板上,利用弹簧秤缓慢拉滑块,记录弹簧秤读数。

师:请同学们开始测量静摩擦力最大值。

教师检查学生做实验情况。

师:你们测量时有什么问题吗?

生:很难记录下最大值。

师:同学们想想看有什么办法?

学生沉默。

教师思考了一会儿,要求学生拿出白纸。

师:请同学们思考利用白纸去记录静摩擦力最大值的位置。

同学们情绪高涨,互相讨论。

生:把白纸折叠后放在弹簧秤上,缓慢拉滑块,滑块刚要运动时,白纸所在位置的弹簧秤读数就是静摩擦力最大值。

师:回答很好,请同学们重新测量。

……

B教师的教学实录:

师:静摩擦力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可以从0变化到某一个值,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它等于使物体刚要运动所需要的最小外力。

学生拿起笔记下教师所讲的内容。

师:静摩擦力最大值可以测量吗?如果能测,如何测量。

学生们很茫然。

师: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使物体刚要运动所需要的最小外力,所以最大静摩擦力是可以测量的,接下来我们用传感器来测量最大静摩擦力,请同学们观察传感器读数。

所有学生把目光集中在教师操作仪器上。

师:现在传感器已经连接好,开始做实验,请同学们记录数据。

生:学生在观察传感器读数时,发现读数一直增大,突然读数从0开始。

师:你们记录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是多少?

生:读数变化很快,没有记下。

师:那我重新演示一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

仔细看A教师的教学过程:静摩擦力是否可以变化,如何测量,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十分融洽地结合在一起。B教师虽然利用传感器来做实验,但是B教师的实验是失败的,学生很难确定何时摩擦力是最大静摩擦力。这样的实验显然达不到教学目标。

三分析与探讨

1.精心预设实验细节,促进课堂师生互动

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学习就是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相互作用,被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比较两位教师的预设,A比B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如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演示实验,A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组织学生做实验去探究相对运动趋势方向,B教师仅通过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判定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在测量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A教师给出仪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最大静摩擦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十分融洽地结合在一起。而B教师想利用传感器测量最大静摩擦力大小时,显然没有考虑到读数一直在变化,学生很难测出最大静摩擦力大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验细节是可以挖掘的,细节的挖掘依靠教师的教学智慧来完成,对于细节的处理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2.敏锐捕捉课堂细节,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教学活动超出A教师课堂的预设,A教师并没有表现出不安的情绪,经过短暂的思考,引导学生利用白纸去确定位置。敏锐捕捉实验教学课堂细节,从预设的思路中走出来,针对学生对实验提出的问题,师生一起致力于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反观B教师,学生提出读数变化很快,没有记下时,教师并没有注意这个细节,而是重新测量,显然,重做实验无法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B教师注重的是课堂预设,忽略了课堂教学有效的生成。在教学中不必害怕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在学生观察实验后经过深入和独立思考出来的,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注重学生提出的细节问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及丰富学生探索新知识过程的情感体验。

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教师敏锐地捕捉教育细节,教师若能科学地处理实验教学的细节,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课堂因实验细节预设而成功,由捕捉细节生成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6

[2]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5

〔责任编辑: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