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3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模式分析

冯玲波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邮编:622570)

摘要:在计划免疫工作中,流动儿童管理可以说是重难点的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使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接受免疫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免疫空白的情况,降低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发病机率,维护儿童的身心健康,需要积极进入社区进行排查,多个部门联合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认真细致,强化流动儿童的管理,保证流动儿童接种工作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就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情况进行论述与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模式

AnalysisontheModeofMigratingChildren'sPlannedImmunizationCommunityManagement

Abstract:Intheplanningofimmunizationwork,themanagementofmobilechildrencanbesaidtobedifficultanddifficulttoworkinordertobetterenablechildreninthefloatingpopulationtoaccepttheimmunizationservice,improvethequalityofservice,reducetheimmuneblanksituation,reducetheimmuneplanforinfectiousdiseasesTheriskofdisease,themaintenanceofchildren'sphysicalandmentalhealth,theneedtoactivelyenterthecommunitytoconductinvestigation,anumberofdepartmentstoworktogetherintheworkofcarefulandmeticulous,strengthenthemanagementofmobilechildrentoensurethatmigrantchildrenvaccinationworktoachievethedesiredresults.Thisarticlemainlydiscussestheresearchandresearchontheplannedmanagementoffloatingchildren'scommunity.

Keywords:mobilechildren;plannedimmunization;community;managementmodel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农村人口向城市涌进,流动人口的数量也大幅度提升,其中流动儿童也占有重要的比重。流动人员使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由于流动人口的流动是没有秩序的,居住呈分散状,流动的速度比较快,管理的难度也就相应增加,为此社区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就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保证社区中流动儿童能够及时地进行预防接种,就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管理,保证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效果。

一、流动儿童免疫的重要性分析

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区)、在暂居地住满3个月,且≤6周岁的儿童[1]。儿童免疫规划其实就是通过实时监控传染病的情况,依据儿童免疫情况进行评估,在科学的免疫程序指导下,让儿童进行接种疫苗,儿童免疫主要涉及基础和加强免疫两个方面。基础免疫是儿童1岁内必须完成的第一次预防接种,加强免疫是依据人们的免疫能力、疫苗免疫功能持续的时间以及疾病流行情况等在合适的时间再接种疫苗[2],保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被切断,控制好传染病的传播隐患,使流动儿童的免疫力得到提升,维护城市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科学地对儿童免疫工作进行规划,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降低儿童的死亡率,避免疾病广泛传播,这是衡量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难的原因分析

1、家长原因

很多流动儿童的家长来自偏远的山区或者农村,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甚至存在文盲的情况,对于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国家政策的解读也不到位。还有一些家长对儿童的预防接种保持怀疑的态度,觉得接种疫苗并没有用,有可能出现副作用[3]。此外,有些流动儿童是属于计划生育外的,他们的家长担心因为超生而被罚款,因此尝尝躲避起来不给儿童进行免疫接种。这些都是很多流动儿童迟种、漏种、拒绝接种疫苗的原因。使得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规范性、接种率等受到影响。

2、免疫程序确定有难度

有些流动儿童缺少接种证或者存在接种证损坏等情况,无法查看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而社区内的系统也无法对其接种情况进行查看。还有些流动儿童有接种证和免疫记录,但是存在记录不够完整,或者免疫程序不规范等情况[4]。

3、宣传不到位

流动人员的居住不稳定,是动态人群[5],他们与社区周围人群也不熟悉,交流不多,手机号码等也时常更换,使得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社区管理难度增大,导致少部分人成为疫苗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4、防疫人员问题

社区免疫计划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待遇等得不到保障,因此已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一些社区计划免疫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不能时常到社区了解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使得很多流动儿童不能及时的建卡、建证,导致疫苗的接种率不高。

三、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的策略

1、完善政府制度,落实国家政策

政府需要依靠自身职能对相关的制度等进行健全与完善,将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提升到法律层面,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更好的推动流动儿童的免疫工作,将其落实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完善可行性方案[6],落实相关政策,建立流动儿童的管理小组,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将流动儿童的信息及时录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完善奖惩机制,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分工协作,共同管理流动儿童,保证流动儿童能够及时地接种疫苗。

2、加强各部门联动,主动开展搜索工作

社区需要主动对流动儿童进行搜索,多与劳动、公安、城建、妇联等部门联系沟通,定期对流动人口数量、分布以及特点等进行了解,明确社区流动人口的变化以及分布,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流动儿童的租住地点、时间以及电话等进行确定,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做好公共卫生管理,告知适龄儿童的家长要到卫生服务中心建证、建卡、登记等,做好免疫服务。对于新迁入的儿童,如果原有的预防接种卡、证记录是有效的,可以按照免疫的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对于没有接种凭证的6岁以下的儿童,当做没有接种,依据国家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依据迁入本地时间,1年之内需要完成基础的预防接种[7]。

3、与教育部门联合,严格落实查验证制度

积极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依据《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8]。与社区内的幼儿园以及小学等进行联系,要求相关机构、学校要严格的查验预防接种证,及时发现没有依据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的流动儿童,将相关报告告知中心预防接种部门,与接种单位的工作人员一起督促家长带领儿童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疫苗接种。

4、完善计免管理网络,实现条块管理

依据社区实际情况落实预防保健人员,由专门的计划免疫条线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相关负责人员要定期进行开展摸排工作,加强与居委会的联系,对流动儿童的情况进行核查,将接种史反馈给社区居委会,保证监督管理工作顺利推进。每一季度要到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查漏补缺,了解流动儿童的变动情况,使疫苗能够及时补种。流动儿童与当地儿童、计划内外生育的儿童都享有同等的免疫接种服务,接种之后需要填写接种证,并告知下次免疫接种的时间以及地点。

5、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确定合适的宣传时间方法

结合流动人口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以及方法开展宣传工作,社区通过宣传单、现场咨询、横幅等方法将免疫接种的时间、地点等告知流动人员。一些流动人员由于为了生计经常忽视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很多家长对接种的程序了解不到,甚至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觉得预防接种可有可无。为此就必须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到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一样可以享受免疫服务,不管有没有证件都可以接种。在儿童家长中做好宣传工作,很多流动人员是与同乡一起出来打工的,居住的地点比较近,并且彼此熟悉,可以让一些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进行宣传告知,通过同乡的关系顺利开展教育宣传工作,提高流动人员对免疫接种的认知情况,使流动人员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实现均等化的免疫服务。

6、强化接种人员水平,优化接种质量

疫苗接种最为直接的人员是接种医务人员,因此需要强化免疫队伍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以及法律知识,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积极与流动儿童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不仅要对流动儿童的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还需要对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同时定期开展拉网式接种以及上门接种等服务。

结束语: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重难点内容,免疫规划有助于人民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作为社区,在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进行管理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教育宣传,发挥各部门、单位的作用,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对流动儿童进行及时、科学的免疫,实现全面的管理,保证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率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隋凤湖,张艳玲,李振玲,陈秀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52-1453.

[2]沈丰庆,陈苏兰,竺佳虹.社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模式效果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03):287-288.

[3]郑晓丽,范存欣,陈静,罗春花.社区干预对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效果的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05):546-548+520.

[4]吴广军.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效果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8):193-194.

[5]李立明.社区医生督导下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3):138-140.

[6]龚国琴,高真.社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32(02):212-214.

[7]郑坚.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15):136-137.

[8]杭纪红,袁卫建,徐建芳.2009年丹阳市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1,25(09):673-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