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1

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学习

陈诗选

陈诗选(宁陵县赵村乡黄庄学校,河南商丘476700)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2-173-01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很多时候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才会学习。对于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学习环境,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去做。如果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教师进一步提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散)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教师要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的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景。

2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教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交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一要会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做法: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二要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三要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他们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四要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捉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