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张俊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张俊轩

张俊轩

广州华清环境监测有限公司510730

摘要:基于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工作体系中重要组成成分,以及在环保进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等实况,提出了做好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建议。在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运行实况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强化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对策。希望在维护与提升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有效性;对策探究

环境监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是确保监测数据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的基础。质量管理[1]是在质量保证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一方面,质量管理体系应以满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则;另一方面,一个组织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应以满足顾客的需要及内部管理而设计。监测数据的高质量必须在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才能获得,因此,环境监测实验室必须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监测行为,严肃监测工作,保障监测数据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我国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研究对可能影响环境监测数据的各种因素和环节,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加以整体优化,实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使影响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保障环境监测实验室监测数据始终保持准确、可靠。

1.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现状

环境监测为环保工作体系的基础,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而环境监测数据为呈现环境现实质量最直观的载体,为了使环境监测工作运行的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确保数据信息录入的详实性是基础。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宗旨是为了维护与强化检测数据的精确性与准确性,质量管理可以被视为实验室分析体系的重要构成成分,其与环境样品解析工作如影随形。当下国内多数环境监测部门主动以严谨性态度贯彻落实实验室资质认定、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施定期检测等硬性标准,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依然存有诸多缺陷尚未弥补,其在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以突破的瓶颈。环境监测部门的职责涵盖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与企业环境验收监测等内容,实验室分析人员面对高强度的常规监测工作,疲惫不堪,这是质量管理工作边缘化现象产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多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是从现场采样室、实验室等岗位调配而来,其业务知识储量淡薄化,所以难以保证监测数据解析的整体性、可疑数据科学辨识以及质量管理活动运行质量评估等工作运行的效率。

2.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导致一些环境监测站尚未能真正运行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2006年修订并颁布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明确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依法取得提供数据应具备的资质,并在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合法有效。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在遵循管理规定的前提下,也会出现个别的偏差。

2.1人员对质量管理认识不足

领导的口头重视,未能真正落实其在质量管理体系应担负的责任;全员的参与意识不强烈,没有质量责任感。对质量管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关系未明确,不能将质量工作提升到质量管理的高度,直接制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成效。

2.2存在检测方法与先进仪器设备相匹配的矛盾

市场上精度、检出限更优的新的先进检测仪器不断出现,为减少环境监测的工作强度、提高检测的水平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但国内环境检测方法标准与新型的先进仪器存在不匹配的矛盾相应增加了质量管理的强度。

2.3没建立监测质量监督和评价的系统标准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总体水平相对滞后,质控模式主要放在实验室内和数据审核过程,局限于数据比对、加标回收、平行样、密码样测试,缺乏系统的评估和评价。没将监测工作流程的全过程,如:合同评审、编制监测方案、采样及样品管理、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报告编制和审核、报告发放和客户反馈等,每个环节按照过程方法的要求加以控制。

3.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对策

3.1加大实验室各项投入力度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力度是极为有效的对策。①在人力资源上强化对专职技术人才引进与培训力度,从而使其娴熟的掌握与环境监测数据解析相关的业务知识,对多样化标准、规范与技术手段等内容有全面性认识;②在物力上要强化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及时的处理一些陈旧破损的仪器设备,加大对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等高新监测设备引进力度,从根本上优化现存环境监测工作的环境。

3.2规范进行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一项自我检查、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系统性活动,不仅可以验证其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而且可以组织部门和人员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和改进,以便更好地接受外部审核。内部审核的难点是如何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一次成功与否的内审活动中内审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实验室内部质量审核人员,他既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策划者和参与者,又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执行者和指导者,因而总是会面临两难的境地。提高内审员的评审技巧和分析判断等综合素质,因此应当一是熟悉内审依据和要求,了解检测标准和规范,清楚实验室业务和流程。二是提高心理素质和修养,因为内部审核的对象是身边的同事,常常会遇到人情和利益问题,必须坚持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来进行审核活动。三是加强责任心的培养,内审应是一种自觉的、持续的内部管理行为,而不能把它看做是一项被动的应付性的活动,不能走过场。内部审核的重点是如何有方向性地整改问题。审核结束后要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和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并实施纠正和纠正措施,并进行有效的跟踪验证。质量负责人应会同审核发现人检查不符合项或需改进之处的原因分析是否到位,制定的纠正和纠正措施是否可行,是否如期实施并进行跟踪验证,防止纠正和纠正措施在执行中仅仅流于形式,确保整改的实施效果有利于体系的持续改进。

3.3使用多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方法

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全面性目标实现的依托,其具体涵盖了与监测数据精准性与实效性相关的所有活动与措施。质量保证最大的意义在于使监测数据质量与“五性”标准相一致。监测数据的“五性”具体是指如下内容:①代表性,即样品能够呈现出环境发展的实况;②完整性,即样品与数据信息的有效性;③可对照性,不同实验室间监测方法、不同人员检测模式的对照;④严谨性,即不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运行的同步性,以及对监测结果的再现性,同一实验室中监测数据结果的可研讨性与重复性;⑤精准性,具体是指有证标准物质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检测等。环境监测实验质量控制方法的合理运用最大的功效体现在维护监测工作稳定性与有序性方面上,同时也使实验室人员业务技能与职业素养实现同步提升的目标,此时实验室监测水平提升,监测数据精准性得到切实保障也是必然的事实。

结论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是满足国际国内规范要求的需要,也是自身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需要。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各类因素进行全面控制,使实验室的基础设施、检测手段、人员素质以及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它可以促进实验室以公正的行为、科学的方法、准确的结果、规范的服务,实现高效率、高效益的监测管理,从而赢得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信任,增强环境监测站的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技术立站、人才兴站、质量强站”的发展方略。

参考文献:

[1]徐伟,池怡,周侣艳.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1:120+126.

[2]江文明.论维护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具体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2:109.

[3]滕凯玲.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探讨[J].绿色科技,2016,1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