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张建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养的全面展开,广大中小学教师运用计算机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下面浅谈一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必要性有效性

1初中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1.1初中语文教学的单一性必须改变。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实时性、直观性和交互性的特征,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深得学生的喜爱。它代表了现代教学技术的主要特点,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1.2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模式。多媒体技术是多种媒体的有机集成,它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视频、语音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它像人的感官系统一样,从眼、耳、口、鼻、脸部表情、手势等多种信息渠道接收信息,并送入大脑,然后通过大脑综合分析、判断,去伪存真,从而获得准确的信息,多种媒体的集成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实现了创新。

1.3初中语文的整体效果需要优化。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所处理的文字、数据、声音、图像、图形等媒体数据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一个个分立的信息类的简单堆积,多种媒体间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具有同步性和协调性的群体。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性在于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和集成性,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协调性,实现了整体优化。

2初中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2.1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产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语文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初中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2.2引发学习兴趣。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诚然,多媒体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

2.3激发阅读情趣。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等不足,

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例如,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时,运用多媒体在播放优美和谐的背景音乐的同时,展现生动形象的描写春天的四幅美丽图画的动画画面,并且及时穿插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这就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将学生带入了美好无比的春天,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在美的享受之中,读通了课文,读懂了课文,读透了课文,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2.4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巧设情境,让学生边听声情并茂的录音,边看栩栩如生的画面,边欣赏形象化的词句,在声像俱集、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下,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聪明的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课件,鼓励学生们进一步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课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学生站在大屏幕前煞有介事地介绍,受到观众的瞩目,颇有新鲜感、成就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增强了直观性与形象性。

2.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多媒体可以通过屏幕呈现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提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并做出回答,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便于课堂的及时反馈、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向学生提出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悉心体会和充分讨论,然后回答解决以上问题;再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及时反馈学生对作品的背诵、理解、欣赏以及对内容的联系,最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迁移和拓展的测验和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

2.6启迪学生思维。一是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传统的教学只注重书本内容,学生主要是根据书本上的文字来学习的,由于年龄、阅历、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仅仅只看抽象的文字,则往往会影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及思想感情的领会。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可以化繁为简,有利于启迪思维训练。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不但篇幅较多,思想感情丰富,而且还涉及到很多其他内容。运用多媒体,就可以精简课堂教学内容,突出课文学习重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名县殷李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