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梁志鹏

梁志鹏江西省遂川县汤湖中学343000

摘要本文针对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德渗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经过亲身体验和经历,通过类似于科学的研究来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习活动应当是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源自于内在需要的活动,是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改变经验、重组经验,不断地更新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知识点,使得大多数教师只能用简单“授一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是否记住书本知识为教学目标。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也可有可能将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深入到数学教学之中。实践证明,只要处理得当,数学课程的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它改变了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有益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我们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只是过去教学中过多地倚重了“接受性学习”,忽视科学学习方法的形成及能力的培养,教材又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许多知识点以现成的结论呈现给学生,必然导致灌输-记忆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被重视,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个性受到压抑。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吃现成饭”的思维定式,不能形成独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能力。为什么美国的青少年很少得奥赛金牌,成年后却能大把大把地拿诺贝尔奖?其中的一个答案是:中国的教育是培养会考试的人,外国的教育是培养会创新的人。可见研究性学习的回归已刻不容缓,教育观念的转变得尽快深入人心。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三个显著的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结合学科教学内容,需要讲授的内容就进行讲授,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就结合研究性学习的三个特点,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联想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全面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满足他们内在各种需要。

一、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好奇心求知欲是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在教学中可采取引趣、设疑、悬念、讨论、故事、游戏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去思考。如在讲授新课时,可根据课题内容创设好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的,我们设置问题串,让学生直接参与研究,经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新的概念、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概念、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例如,在进行“过三点的圆”的教学时,我分发给每位学生一个破碎圆形硬纸片,同时指出每位同学拿到的是一块老师打破碎了的圆形摩托车后视镜残片。现在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比比看谁能最快帮老师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学生们立时忙乎起来,有的用量角器、圆规比比划划,一段弧一段弧地连接;有的几个人在一起唧唧喳喳,把各自的碎片拿来拼凑;……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个几何定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和创造。

二、在教材的“议一议”“想一想”等教学环节上渗透我们教材的优势就在于非常适合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在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才能达到美妙的境界,比如在“议一议”或“想一想”的环节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把它设计成一个个小小的课题进行研究,例:A、B、C三个村庄不在同一直线上,现在三个村要建一个供水站,要求到三个村的距离相等,应该怎么建?针对这个例题,可以让学生深入研究,怎么能保证到三个村的距离相等?学生可以讨论如何保证到A、B两个村距离相等---(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点可以保证到A、B的距离相等)讨论如何保证到B、C两个村的距离相等-----(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可以保证到B、C的距离相等)----(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所求)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探讨、交流可加深理解,形成知识技能,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的渗透

数学开放题体现了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既展示了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又反映了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某中学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变化无穷、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一改学生死搬硬套的解题模式,消除学生模仿死记解题的习惯,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深思熟虑,寻求多样性的解题方法,因此,利用数学开放题引入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此类问题的出现,对初中数学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总之,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提供他们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学会学习”是研究性学习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而研究性教学则是这一思路的突出反映。研究性学习的适时提出,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的,尤其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当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毕竟是教育改革的一项创举,如何调整和适应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这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尝试。如何通过研究性教学达到更有效的知识建构?如何协调研究性教学中的“小课题研究”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等等,这些都有待做深入研究。但“研究性学习”的精神,顺应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抓住研究性学习的的三个特点,逐步向数学学科领域渗透,与传统“接受性学习”相融合,一定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如果今天我们这样做了,那么明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也许就不乏有他们“亮丽”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