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旧社区改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城市老旧社区改造研究

秦立国

身份证号:11022419800623****

摘要:随着新城区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渴望高标准的居住环境质量,而这些老旧社区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改善。研究分析了老旧社区户外空间环境改造原则,提出了城市老旧社区改造的具体策略,为老旧社区改造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老旧社区;原则;策略

一、老旧社区户外空间环境改造原则

(一)以人为本

社区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在于“人群”,它属于生活共同体的集合,尤其更重视“生活”气息。因此,老旧社区的空间改造必须要关注的就是“人群的生活”。简单来说,注重个体的需求和感受即为以人为本。所以只有先对社区居民的切实需求以及内心感受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开展对老旧社区的空间改造工作,唯有如此居民生活才能够真正有所改善。再一个,要积极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保障社区改造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公众通过参与其中不仅能够同相关的负责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其改造方向,最终在双向沟通过程中得到最佳的改造方案。对于参与式设计系统而言,其具有突出的开放特征,鼓励社区居民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成为社区改造的一分子。这种设计方式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围绕着使用者的需求及权利来展开设计,而且居民在具身参与过程中也能逐渐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

(二)整体性

“有机更新”理念注重城市的整体性特征,从一定角度上而言,一个城市的发展以及可以发展到何种程度同老旧社区的改造效率密切相关,因此改造阶段必须要妥善的处理好城二者的关联性,不仅要使得老旧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切实得到改善,而且还要尽可能的保障城市环境可以和老旧社区高效的融合在一起。相应的社区也具有整体性,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环境要素,一个是社会环境,一个则是物质环境。就物质环境而言,对其的改造效率相对比较高,利用一定的手段能够得到较好的改造效果;但是社会环境则不同,它是人和人在长久的社会活动中不断积累起来的,所以改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实际对老旧社区进行改造时,必须要把握好整体性原则,对社区空间、人和社会环境做出有效地协调和统一。

(三)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对于发展的速度、模式以及规模等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关于城市中已有的城市机理、自然环境,一定要采取合理的对待方式,将有机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始终。在老旧社区方面,应该基于环境、社会以及经济的角度来有条不紊的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就经济活动而言,此时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主要针对于社区的建筑以及空间环境,要求改造必须要结合二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力求借助于最低的经济成本来达到改造的目的。就社会活动而言,此时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主要针对于固有的社会网络,要求在保护和维持其状态的前提下,使其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就环境而言,此时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主要针对于社区内部固有的自然景观,要求应注重对其的保护。人类所有的诗意栖居都必须依赖于自然来实现。

(四)延续与传承

一个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主要可以在两个方面得到体现,一个是历史名胜古迹,另一个则为老旧社区。任何一座城市都存在自己独特的印记,老旧社区也是如此,它也在无声地诉说着自己曾经的辉煌,或者是街边一栋锈迹斑斑的建筑,或者是街道上那坑坑洼洼的水泥路,这些都是历史所积淀下来的,有着老城区居民最鲜活的记忆。在老旧社区内,居民构成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波动,甚至是几代人的聚居场所,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交际网络都有着一定的人文地域特征。在实际改造阶段,对于这些包含历史底蕴的街坊式生活片区,绝不能破坏其发展活力必须继续延续下去。同时,要及时审时度势,不仅要充分考虑到老旧社区当前的情况,同时也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走向,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延续该社区的地域人文、生活传统等。

二、老旧社区改造策略

(一)优化绿化种植

在对老旧社区进行更新改善时,一定要遵循已有的绿化规律,将大树保存下来,结合地域特色来推进绿色设计工作,并合理选择树木类型来打造独特的地貌特征,针对性的植物配置形成小型生态系统,改善小气候。通过前期的实地走访了解到社区居民对园艺种植有着一定的喜好,所以在改造邻里社区绿化空间过程中,可以积极调动邻里的参与热情,建立相关的绿化小组,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鼓励他们来种植和养护属于自己的绿植。此项操作不仅使得社区绿化较低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能在活动中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对于社区精神的重塑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规划道路交通

实际改造阶段,必须要将城市及社区道路充分考虑在内,以此来保证道路脉络的畅通。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将城市干道同社区道路有效的衔接在一起,在社区方面,多增设几个同城市相互连接的入口和出口数量,此项举措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入口道路的交通压力,而且也规范了拓宽道路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出行效率;其二,对社区内部的道路进行改善,加强社区主干道同各个邻里社区的串联性,并且增添一些道路引导牌,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步行路线选择。再一个,关于社区内部停车空间较少这一情况,可依托于重庆市的地理特征,统一建立地上与地下的分层停车场,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问题。

(三)唤醒公共空间

社区公共活动来不开公共空间的支持,要想打造适宜居住地社区,必须要保证公共空间环境的良好性。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可以下述几个方面为切入点来达到整理社区原由公共空间的目的。其一,对街道的公共空间使用行为进行规范。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停车空间,避免过多的占用沿街的商业店铺,同时也可以预留一些相对宽阔的行为道路。在集中公共活动空间方面,由于缺乏对其的重点关注,所以其所存在的环境设备已经逐渐老化,公共空间也丧失了原有的生机活力,因此可以重新对其进行修整完善,引进新的环境设施,使其重新博得人们的认可。

其二,在社区邻里间增加一些新的公共活动场所。老旧社区由于诸多方面原因的限制,所以邻里公共空间的规划并不合理,往往将其建立在一些社区集中的地区,因此就逐渐降低了一些居民的外出活动意愿。基于此,社区内部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户外活动需求,可以将一些小型集中公共活动空间合理的建立在各个邻里社区中。

(四)完善配套设施

由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及性能问题。老旧社区之所以存在明显的退化现象,很大程度是由于社会基础化设施较为落后,社区居民的需求无法得到切实的满足。因此,建立健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改进老旧社区居民生活环境的必然要求,能够明显增强社区总体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社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此外增设体育和文化娱乐设施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结束语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老旧社区改造成为重要的工程,老旧社区改造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多个角度入手,做到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对社区的需求,提升老旧社区改造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振.城市老旧社区社会治理困境及其破解路径——基于城市更新的视角[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04):49-54.

[2]韩飞.城市修补更新背景下的老旧社区的提质改造[J].中华建设,2019(02):98-99.

[3]付雪亮.“城市双修”背景下老旧社区更新策略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39):168-169.

[4]王珺洁.交互设计在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8(10):76-77.

[5]魏雅琳.城市更新改造背景下的老旧社区宜居景观提升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