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的雷电防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的雷电防护措施

谭威王悦李承昊

(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中心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近年来,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的雷电防护措施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界定现状,探讨了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界定依据,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界定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爆炸火灾危险场所;雷电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4-0207-02

1.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界定现状

目前各部门对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定义比较混乱,特别是政府各部门出台的“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不统一,也导致防雷检测机构开展法定检测工作中,经常与被检单位在“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检测周期”等方面产生意见分歧,给正常的防雷检测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最终导致雷电灾害隐患无法得到消除。

例如气象部门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爆炸和火灾环境分区确定建筑物防雷设计类别,《防雷减灾管理办法》规定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安监部门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如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及临界量确定爆炸或火灾危险场所,发放危险品生产或储存许可证,许可证有效期2~3年;质监部门根据产品物理或化学特性确定爆炸或火灾危险场所,如压力容器/管道、锅炉等爆炸场所,每年实行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公安消防部门根据《消防法》火灾危险场所范围更广包含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场所、酒店、商场、歌厅等场所,强调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做好安全检查制度,由辖区消防员负责监督检查。

2.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界定依据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顾名思义就是可能发生爆炸和火灾的场所,气象防雷服务中普遍是参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规定的“爆炸和火灾环境分区”来判定。由于爆炸和火灾环境分区主要体现爆炸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危险程度和持续时间/物质状态,防雷检测中无法作出判断。当前安监部门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等发放危险品生产或存储许可证,也把这类企业作为危险场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象。本文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来阐述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界定。

3.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界定

3.1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定义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危险化学品定义: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和侵害的化学品叫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化学危险品重大危险源定义: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因此,根据危险化学品定义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定义,可以得爆炸和火灾的危险化学品场所的定义。即,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爆炸和火灾危险化学品,且爆炸和火灾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为爆炸和火灾危险化学品场所。爆炸和火灾危险化学品场所的分类根据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特性的化学品的分类及数量确定。

3.2爆炸和火灾危险化学品场所界定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将爆炸和火灾危险化学品分为四大类即:

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易燃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其它低燃点、自燃点、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等。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来判定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与安监部门给企业发放化学危险品许可证依据一致。防雷检测机构可以根据安监部门公布的取得化学危险品许可证的企业,落实开展防雷检测。防雷检测机构开展法定检测工作中,不会再存在与被检单位在“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检测周期”等方面产生意见分歧。

4.危险化学品企业火灾爆炸事故安全管理的策略

4.1优化工业园和企业的布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危险化学品企业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政府应鼓励化工企业集中迁移至化工园区,鼓励企业进行革新工艺、节能减排。要强化园区布点和总体规划的论证,避免出现安全隐患、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加强现有企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管理,落实减排防污措施,减少毒尘排放。完善配备园区的应急保障物资,整合园区内各企业所配置的压力、温度、液位、泄漏报警等自动化监控措施,构建园区一体化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4.2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培训教育

企业火灾爆炸往往产品泄漏及管理不到位从而引发事故,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员工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特种作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经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岗,未经安全培训教育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企业应定期向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严禁企业员工有章不循,冒险蛮干,违规操作等现象。企业应定期对防雷、防静电设施、电气安全、易泄漏的阀门、法兰、泵、管道等部位能够实现日常检查并检验,发现隐患,应立即整改,应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及控制措施。企业应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使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规定的标准,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水平。

4.3完善企业应急体系

企业应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成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快速、有序、高效的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提高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加强对员工的应急能力培训,定期进行演练,不断提升企业的应急能力。通过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分析、总结和评估,及时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得到持续改进。

5.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的雷电防护措施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爆炸火灾危险场所雷电防护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晓燕.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集成与应用维护[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智勇.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新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易哲熙.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营管理与维护模式的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