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张晓曦

建三江管理局中心幼儿园张晓曦

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不同年龄幼儿的角色游戏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它对促进儿童发展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特点水平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经验,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几年来,我镇在认真贯彻《规程》,努力实施新《纲要》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并尝试了如何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方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不同年龄幼儿的角色游戏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它对促进儿童发展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对此我们是逐步认识到的。

一、角色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1)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发展社会性。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有模仿成人生活的愿望,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同时,他们还能从中了解人际间的关系、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和解决问题。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大班刘然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在角色区游戏后,晚上回家和爷爷奶奶开“豆豆商店”,她当推销员,叫卖“皮球一元一个,枕头一元两个”,让爷爷奶奶买她的东西。一段时间后,这孩子在活动区变成了一个活跃分子!她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实例充分体现了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2)发展表征能力,激发想象力及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

例如:中班XX小朋友在娃娃家游戏时扮演妈妈,孩子突然发烧,爸爸又不在家,怎么办呢?这时教师发现她从桌上拿起一个长方形的纸盒,又敲了敲隔壁小医院的墙,就与小大夫打起了电话:“是医院吗?我的孩子发烧了,请你们过来看一看,我出不去。”“好的。”一会儿,小大夫就上门出诊服务了。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幼儿的表征和创造性的火花。

(3)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自由、宽松、大胆的与人交流,互相协商,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有话爱说,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们经常发自内心的说:“这比集中教育让孩子用一个词说一句话或是看图说话强多了,孩子在游戏中自主的发展了表达能力。”谈到认知能力的发展,我们的家长更深有感触,大班张楠的奶奶说:“5岁的孩子在小银行能支款存钱,会使用连加、连减,真不错。”盛玉的妈妈看她在小医院按汉字取药,高兴的说:“这些能耐是玩出来的。”幼儿的计算能力、识字能力可不是教师硬灌的,而是在游戏中幼儿买东西需要用钱币,要学会运算,到医院当护士,取药要认识简单的汉字,幼儿有了学习的内动力,调动了学习的内需,于是幼儿就追着教师和家长来学习,且在游戏中运用得很快。这是一种积极的、自主的学习,所以效果非常好。

二、如何开展角色游戏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园里的教师对角色游戏感到很陌生,不知道从哪入手。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我就结合我们的实践讲一讲如何开展角色游戏。

(一)为角色游戏的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和材料)。过去我们只注意创设良好的幼儿生活环境、户外活动环境,提供集中教育活动用的教具。而不注意为幼儿创设各种游戏环境,因而幼儿园体现不出是幼儿的乐园,孩子们不喜欢它。在学习《规程》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为满足幼儿的意愿,我镇围绕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开展了研究。

1.活动区的创设和调整。

3-6岁的幼儿好动、好问、又好奇,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富于想象力。如,他们喜欢扮演某一角色,喜欢摆弄玩具,喜欢把自己藏在小角落,喜欢趴在地上等。但不同年龄的孩子又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因此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角色游戏教育功能,开设了不同的活动区。

2.材料的投放和调整游戏材料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如一身白大褂,显示出穿戴者是医生,就必须行一名医生的职责,相应的装扮医生的幼儿,就要通过扮演学习和模仿医生的行为,懂得一些基本常识,从而促使幼儿主动获得相关的经验。

(二)对角色游戏的指导教师对如何指导游戏知之甚少,教师误认为角色游戏无非是孩子玩过家家,当“父母”照料娃娃,当“医生”护理病人,当“乘务员”扶老携幼。孩子们都知道,也玩过,让他们自己去玩吧!幼儿游戏时教师不知干什么,也不知观察什么。因此发现不了游戏中的问题,以至于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指导游戏,提高不了游戏水平。从此“放羊式”的角色游戏在幼儿园开展起来了。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幼儿玩了一段时间,由于内容、材料得不到更新、补充,游戏就无法深入,无法扩展,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能再现,游戏水平就无法提高,出现了高原区。这时的孩子三三两两结伴自己玩自己的,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活动室里吵吵闹闹乱成一团。教师说、喊根本听不进去,闹得教师很头痛。老师们说:“这样游戏不行,孩子们都玩疯了。”家长看孩子一天天这样也不满意地说:“花钱送孩子上这玩来,还不如在家玩舒服。”对此我们也很着急。另外还有一种教师“导演”游戏的现象,即教师考虑不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只凭主观臆断指导游戏,这样就驾驭、控制了游戏。教师打扰幼儿游戏或替代幼儿分配角色游戏的情况时有发生。市幼儿教研室的老师第一次看大班王兰侠老师指导的角色游戏时,几个活动区真够她忙乎的,一会儿说这儿,一会儿指导那,整个教室就她自己一个人总说话,忙个不停。几个小朋友在餐厅做饭,她也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呢”,小朋友自己玩的很好,一个人都不理她,她又问:“怎么没人理我呢?”小朋友还是不加理会。现在想起来她自己都感到可笑。

(三)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我们建议并提倡家长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多带孩子外出、多接触事物、多与孩子交流,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由于家长的充分参与,家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经验得到了丰富和提升,为更好的开展游戏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