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颜笛玉

(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抽查至我院就诊的70例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2015年2月~2017年3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17±2.29)d、病情控制时间为(5.24±1.45)d、护理满意度为94.29%均优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4.86±2.32)d、病情控制时间为(8.71±1.37)d、护理满意度为7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后护理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不失为一类较为优异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护理效果

急性脑梗塞是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还会导致患者产生昏迷的现象,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伴有出现呕吐、头痛、血压升高等症状[1],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病情十分严重。所以说,加强该类疾病患者临床护理干预的意义重大,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查至我院就诊的70例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2015年2月~2017年3月),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后疾病获得确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同时将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免疫缺陷疾病患者排除。采取奇偶数分组模式(n=35)。观察组:男性:女性=18:17;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6.23±4.75)岁;病程在(0.50—2.75)年,平均病程为(1.60±0.60)年。观察组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男性:女性=19:16;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5.48±5.36)岁;病程在(0.75—2.50)年,平均病程为(1.40±0.50)年。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的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参照一般的临床护理方案,严密关注其生命体征,给予用药指导,便于缓解其临床症状,提供患者安静舒适的医疗环境,给予简单的心理疏导等。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主要包括:

(1)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且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此保证护理的流程规范化,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护理人员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住院期间,需要立即对患者采用降压、脱水、溶栓等方式进行治疗,并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氧、血压、心电等身体情况,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肾功能损害、心功能损害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时,护理人员需要马上通知医生对患者进行紧急治疗[2]。

(3)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清理呼吸道与口腔中的秽物,并且对患者的背部定期进行轻微的叩打,以便患者能够自行排出体内的分泌物,从而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同时为了避免患者因饮食而导致肺炎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鼻饲。

(4)当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清醒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主动的沟通与交流,给予患者充足的关心与鼓励,便于释放患者内心的压力,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提高依从性,便于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1.3观察项目

将两组的住院时间、病情控制时间进行分析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分析比较(对患者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内容、沟通交流等,将两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脑梗死昏迷患者的相关资料,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住院、病情控制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c±S)表示,T检验比较,若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

2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后,对照组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86±2.32)d、病情控制时间为(8.71±1.37)d、护理满意度为71.43%(25/35);观察组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17±2.29)d、病情控制时间为(5.24±1.45)d、护理满意度为94.29%(33/35),相比常规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不仅会产生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有关研究指出,对脑梗死昏迷患者采取循证护理便于达到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同时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依从性[3]。我院为研究对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后的效果,选择该类疾病患者并采取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对比研究。

其中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选择一般护理方案,包括严密关注其生命体征,给予用药指导,便于缓解其临床症状,提供患者安静舒适的医疗环境等[4]。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案仅仅机械性地执行疾病基础检查与护理内容,对于护理过程中的人性化指导、系统流程等较为缺乏,导致护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无法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而对于观察组患者来说,将循证护理模式用于日常护理工作中,便于针对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更加适用的方案,安排专业护理人员,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采用降压、脱水、溶栓等方式进行治疗,密切关注患者情况,清理呼吸道与口腔秽物,主动沟通交流,宣讲注意事项,缓解心理负担等进行循证护理[5]。

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方案便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时了解其实际需求,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研究的结果显示,对照组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86±2.32)天、病情控制时间为(8.71±1.37)天、护理满意度为71.43%(25/35);观察组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17±2.29)天、病情控制时间为(5.24±1.45)天、护理满意度为94.29%(33/35)。本次研究结果指出,对该类疾病患者选择循证护理模式便于将其住院时间进一步缩短,将病情的控制时间进一步缩短,还有利于日常工作中护理满意度的提高,达到较为可观的护理效果。

综上情况可进一步得知,对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而言,选择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但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与病情控制时间,安全性高,值得在以后的护理当中运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裴小玲,张士变,刘晓丽.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1):107-108.

[2]楚爱芳.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今日健康,2015,14(11):302-302.

[3]熊媛媛.循证护理在脑梗塞5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18):141-142.

[4]尤东敏.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5):130-131.

[5]陈霞.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应用效果观察[J].药物与人,2014,27(12):25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