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乙肝肝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董艳平

牡丹江康安医院原传染病医院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收治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胃镜检查,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35例、脾静脉内径增宽37例、脾脏增厚40例。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乙肝肝硬化诊断中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可较准确地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

乙肝肝硬化为终末期肝病,是乙肝病毒持续复制、肝炎反复发作的结果,其病情重、并发症多、治疗困难且预后差[1]。该病临床起病隐蔽,病程发展缓慢,患者晚期可出现各种并发症,最终由于肝功能衰竭而死亡[2]。门静脉压升高是导致肝硬化晚期出现各种临床表现的主要因素,因此早期发现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对延缓肝硬化进展,降低患者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3]。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性、操作方便(可行床头检查)、价格相对较低以及可重复性特点,另外彩超检查的重要特点是无限制性、无禁忌,对任何病情的患者皆可随时检查,为肝硬化临床治疗及时快速地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于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为56.5岁;所有患者均依照相关诊断标准,得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确诊。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戊犁肝炎、丙型肝炎。

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检查前禁食12h,检查时均取静息状态下仰卧位。采用超声诊断仪,以3.5MHz作为探头频率进行检测,对患者的肝脏、胆管、胆囊、脾脏进行常规的超声检查,测量其门静脉主干、脾脏的厚度、脾静脉内径的大小,以及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采用电子胃镜对患者实施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且对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1.3评价标准

1.3.1胃镜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4],轻度:粘膜下的曲张静脉稍微有隆起,呈条索状,向食管腔或胃腔内有3mm以下的凸起;中度:粘膜下的曲张静脉有部分隆起,呈串珠状,向食管腔或胃腔内有3~6mm的凸起;重度:粘膜下的曲张静脉有明显的张力,呈结节样或呈瘤状,向食管腔或胃腔内有6mm以上的凸起。

1.3.2门静脉主干内径:①正常:门静脉主干内径0.8~1.3cm;②轻度增宽:1.4~1.5cm;③中度增宽:1.6~1.7cm;④重度增宽:1.8~2.1cm。

2结果60例患者的⑴门静脉内径1.4~2.04cm,平均为1.74cm。门静脉血流平均速度(Veman)(11.24±1.78cm/s)和血流峰值流速(VmaX)(9.48~13.02cm/s);⑵脾静脉内径0.73~1.39cm,平均为1.02cm。脾静脉血流平均速度(Veman)(9.24±2.18cm/s)和血流峰值流速(VmaX)(7.06~11.42cm/s);⑶脾脏的厚度:4.4~6.3cm;胃镜检查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8例、中度14例、重度9例。结果显示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越宽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严重,呈正比关系。但是门静脉、脾静脉得血流速度越慢。

3讨论

肝硬化主要以肝脏纤维化和肝细胞结节为主要特征,肝脏纤维化和肝细胞结节不但引起肝脏形态方面发生变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肝功能障碍[5]。随着病情加重,肝脏纤维化会形成假小叶,门静脉压力升高,最终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肝内由于增生纤维索和再生细胞结节的挤压,使肝小叶内肝窦变窄或闭塞,以致门静脉血流不易流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血流淤滞,门脉压力增高,从而使门脉内径增宽。门脉血流速度下降,甚至出现离肝血流[6]。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主要特征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对于确诊肝硬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电子胃镜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门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的诊断方法,通过电子胃镜检查食管胃底有无静脉曲张,便可确诊。但在早期门脉高压中患者食管胃底并没有出现静脉曲张[7],彩色超声检测整合了普通黑白B超与彩色多普勒技术的优势,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做出及时的诊断并采取早期治疗,延缓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实质破坏、纤维化和结节性再生为特征的慢性肝脏疾病,但在疾病早期阶段,影像学并无特征性表现。典型的超声表现通常出现在疾病的中晚期。诊断要点通常为以下4点:①肝脏形态失常,体积缩小,以右叶萎缩明显;②肝表面凹凸不平,“锯齿样”改变;③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或呈“鹅卵石”样改变;④门脉高压表现:脾脏肿大,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增宽,侧支循环开放,胆囊壁水肿及腹水等。虽然食管静脉曲张度和脾脏厚度两者之间并无密切的相关性,但是一般情况下,大部分门静脉高压患者伴随着脾脏增厚的症状,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可以将脾脏的厚度作为门静脉高压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总之,彩超能够详细观察和检测到患者的肝脏实质、脾脏以及门静脉属支、分支和主干内径大小等情况,同时还能够掌握患者的血流速度和方向,由此可见,彩超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刘卉,曹祥梦,等.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7):113-115.

[2]郑浙悦,王晓,金国栋,等.腹部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570-571.

[3]王晓楠,高艳.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胰岛素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14):46-48.?

[4]唐丽姣.腹部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51.

[5]倪静.彩色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8):9596.

[6]赖江琼,刘国安,李旭红.超声测定慢性乙肝及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的意义[J].人民军医,2005,48(8):449-450.

[7]王磊,谢会忠.肝硬化患者胃镜特点与B超参数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5(3):5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