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标准站建筑设计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地铁标准站建筑设计探析

刘兴旺

青岛汇文市政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在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了建设较高服务水平的绿色公共交通环境,进而保证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地铁标准化设计日趋重要。文章介绍了地铁标准站建筑设计的思路,并通过对标准站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展示了整个方案的优化过程,为以后的线网标准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地铁标准站;建筑设计

引言

目前地铁建设开始兴起,这不仅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也给人们营造了安全的出行环境。由于地铁车站设计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涉及通信、结构、路基、轨道、导向等系统,需要协调的专业问题较多,所以必须综合考虑,保证地铁运行的安全运营。

1标准化的设计优化前提条件

1.1设计优化前提条件

前提条件:①车辆系统选型:6A;②车站形式:地下两层岛式车站,有效站台宽11m,长140m;③系统形式:通风空调系统的冷冻系统采用分站供冷,通风空调设置大系统、小系统和区间隧道通风、车站隧道通风共4个系统,空调大系统、隧道排风系统采用双端设置,隧道通风系统按双活塞系统设置;④供电系统:牵引降压变电所形式;不考虑能量回馈装置;降压变电所形式;⑤人防标准:设防标准抗力等级按6级人防设防,防化等级丁级,按次要车站设防,车站一端设置区间人防隔断门;⑥过街功能:非付费区考虑满足过街功能;⑦区间接口:车站两端按连接盾构区间考虑,两端均考虑盾构始发条件。

1.2车站设计标准化思路

车站设计标准化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定位及地铁线路的功能定位。车站站台宽度应综合考虑客流、规划等多方面因素,且全线基本统一。公共区布置应形成统一的模式,合理计算竖向交通工具及售检票设备的数量,自动售票机、进出闸机、预留安检机、客服中心的布置均应顺应进、出站流线,并应考虑过街功能。

2概述

2.1地铁标准车站的特点

经过分析地铁车站的建筑特征主要是:结构安全、施工便捷、投资较少、形体较完整;地面出入口与低下车站连接,出入设有人防措施;没有自然光线,全部采用人为采光;内部通风与空调系统较多,保证了地下空间环境;为了保证客流快捷通过,设有鲜明指示牌与消防设施,保证了乘坐安全。

2.2地铁车站设计影响因素

进行地铁车站设计时,必须满足人性化需求,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地铁空间较封闭、结构类同,封闭的空间给人们带来沉重的闭塞与压抑感;车站内噪音较大。由于空间封闭,导致建筑装修材料声音系数吸收较小,反射较大;车站湿度较高;火灾发生后扑救难度较大;采用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施工较困难。经过分析发现,地铁车站有利因素为城市用地量小,具有防护功能。

3了解地铁车站布局与结构

第一,地铁车站从建筑布局角度分析,可分为深埋式与浅埋式。浅埋式的主要特点是经济效益好,降低了出入高度,但是浅埋式要求上方无城市管线,而且要与地下铁路走向不互不影响;深埋式必须建立于地下,增加了施工难度、投资量与上下客流高度等问题。第二,从结构上分析,可以将地铁车站建筑分为矩形箱式低下建筑与圆形或椭圆隧道建筑,前者通常采用连续墙,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圆形或椭圆形可采用盾构掘进方式操作,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周围环境污染,但是技术与设备要求较高。经过分析发现,一般将地铁车站设置在直线段上,要结合线路与环境等合理选择车站型式,并根据施工方法、结构类型等利用好建筑空间。由于地铁车站是人流量较大的交通建筑,所以设计时必须要保证人员有序进入,同时满足高峰通道、楼梯等需求,另外还要设置管理与设备用房,完善车站的各项功能,提高人们的出行质量。所以实际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进站与出站路线,保证人员安全。

4、车站设计具体分析

地铁车站主要由出入通道、车站主体与附属部分组成。地铁车站具有人流量密集的特点,它主要由设备管理与公共区两部分组成,实际设计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4.1控制车站规模

控制车站规模时,必须从运行与车辆编组等方面进行分析,通常可根据站台宽度计算了解车站规模。但是目前很多地铁都设置了以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导致车站规模控制难度不断增加,因此必须结合城市规划、站型方案等进行分析。

4.2设备管理区设计重点

设备管理区可分为设备用房、辅助用房与运营管理车站用房。运营管理用房主要由会议交接班室、站长室、警务室等组成;辅助用房主要由卫生间、清扫工具间与备品库组成;设备用房包含冷冻机房、气瓶间、消防泵房、通风空调房等。实际设计中,由于各个管理区具有较强的联系,所以必须充分考虑管线敷设方式与路线等问题。

4.3公共区域设计核心

共同区域通常由付费区和非付费区组成,非付费区域设有安检区、售票区及便民服务设置;付费区域由楼梯与电扶梯等组成。由于车站形式不同,所以布置样式也有所差异,但是必须遵循疏散安全、客流组织流畅等原则。乘客活动区域的设计是公共区域设计的核心,必须综合考虑,一般非付费区域乘客活动类型较多,如安检、过街、便民服务等,所以非付费区域适当增加,付费区域处理好客流问题即可。

4.4车站建筑消防设计

车站是大型交通建筑,所以必须结合区域状况,设计好消防。通常将车站站台与站厅公共区域设置在统一防火区,其他防火最大面积不能大于1500平方米;地下车站不能超过2500平方米;地上与地下还要设置防火墙分隔,紧靠车站部位的商业场所还要独立设置防火区域;车站公共区域与商业建筑连通时,要独立设计防火,同时不应使用卷帘连接,一般设施防火隔墙。此外,《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中已经定义了无人区,对于这些区域也要独立设计防火。

4.5安全疏散

第一,疏散乘客。《地铁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人行楼梯与自动扶梯不仅要满足乘客需求,还要按疏散6分钟验算”。地铁是公共建筑,扶梯在疏散中具有很大作用,所以必须控制好扶梯传动设备、结构与装饰件,明确运行方向,并设置紧急停止开关。第二,疏散工作人员。《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中要求6分钟安全疏散工作人员期间,车站建筑组织管理人员与疏散乘客的消防人员可通过设备独立区域撤离。实际设计中原规范工作人员不能计为安全疏散人数。经过上述分析可知,设备管理区和消防疏散楼梯都应该向室外方向开启。

4.6出入口通道、口部设置标准

一般位于道路下方、站厅位于负一层的地下车站,出入口提升高度均接近9m,部分车站因管线等原因,站厅或出入口通道深度略深。站厅位于负二层时,出入口提升高度均超过12m。在部分路段由于拆迁等原因,出入口需临时设置在道路红线内,可只设置楼梯。

4.7自动售票机布置

自动售票机布置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横向布置在楼扶梯端部、纵向布置在楼扶梯侧、纵向布置在连通道离壁墙侧、横向布置在公共区两端。

结语

对于标准站的设计,重要的是在保证车站功能的前提下,控制好车站规模;充分考虑车站公共区的服务标准及客流流量。文章通过分析现有标准站的方案,提出优化标准站的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造价,因此文章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可以为类似工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S].GB50157-2013.

[2]张灿.地铁运营安全中的车站管理影响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9):166.

[3]葛世平.从大客流运营角度谈地铁车站的建筑布置优化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