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深在性囊性胃炎1例

/ 1

手术治疗深在性囊性胃炎1例

宋军1高峰2王胜利2高炳乾2聂磊2(通讯作者

宋军1高峰2王胜利2高炳乾2聂磊2(通讯作者)

(1济南军区干休二所山东泰安271000;2解放军88医院胃肠外科山东泰安271000)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328-0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5岁,上腹疼痛不适5月,加重2周入院,偶有反酸、嗳气,不伴其它消化道症状。在当地医院行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胃小弯处见一肿物影,并见充盈缺损,边缘尚规整,范围约5x3cm,提示:胃小弯占位性病变。门诊以“胃占位”收住院治疗。入院常规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胃镜示:胃体胃底交界处后壁可见3.0×3.0cm粘膜下隆起,顶端可见结节状隆起,表面充血不平。高度怀疑胃体间质瘤。如图1所示

腹部彩超示:左上腹胃底部4.1×3.47cm不均质低回声,提示:左上腹占位性病变。强化CT(图2):胃内病灶实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其内可见无强化低密度区,病灶大小45.0×34.7×37.5mm,考虑良性病变。

手术探查:肿块位于胃底后壁近大弯侧,大小约5×3×3cm,未侵出浆膜,边界清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锐性分离胃结肠韧带、胃脾韧带,显露肿块,离断肿块周围胃壁血管,旁开肿瘤1cm将其完整切除(快速病理回示:“胃壁”错构瘤,胃粘膜急慢性炎,边缘上皮不典型增生Ⅰ~Ⅱ级,待石蜡切片定),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胃壁,1号线间断缝合包埋1层,查无活动性出血,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术后病理(如图3):送检灰红色肿块,大小4.5×4×2.2cm大小,病变处胃粘膜增厚并急、慢性炎,表浅糜烂。粘膜层腺体增生显著,向下延伸穿插入粘膜肌层及粘膜下层。腺体扩张并不规则分支分呈囊性,囊腔直径通常为数毫米,被覆单层柱状或立方上皮。间质水肿伴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局部散在淋巴滤泡。周围胃粘膜呈息肉样增生突起。诊断:深在性囊性胃炎。

讨论:深在性囊性胃炎(gastritiscysticaprofunda,GCP)是一种少见的胃良性病变。Franzin于1981年提出,指胃黏膜内的腺体在炎性物质刺激下向黏膜肌层以下生长并扩张成囊的一种病变。根据囊腔在胃黏膜的深度不同,曾诊断为息肉样囊性胃炎、液性囊性胃炎、囊性胃炎等。病变较小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往往内镜检查时发现,内镜下显示为隆起性病变,肿块较大时可以出现消化系统的症状而就诊发现。本例患者上腹疼痛不适5月,影像学检查提示:胃底部良性病变,临床考虑胃间质瘤而选择手术切除。术中见肿块位于胃底后壁近大弯侧,未侵出浆膜,行局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深在性囊性胃炎。检索文献深在性囊性胃炎均为个案报道,最大为张继云报道,肿块位于胃窦部,3×4cm。本例大小为4.5×4×2.2cm,肿块位于胃底后壁近大弯侧,虽然肿块较大,临床只表现为上腹疼痛,无梗阻症状。深在性囊性胃炎病因不清,某些囊中虽然可能有异位的表现,但大多数病例可能是后天性的。另外,有观点认为深在性囊性胃炎有可能不是炎症而是一种变性,也可能是萎缩性胃炎发病后的一种变异。本病药物治疗无效,发现后建议切除,明确诊断需病理检查。

参考文献

[1]武忠,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51.

[2]张继云,刘维维深在性囊性胃炎1例诊断病理学杂志[J],2010.4:274

[3]MOONSY,KIMKO,PARKSH,etal,Gastritiscysticaprofundaaccompaniedbymultipleearlygastriccancers[J].KoreanJGastroenterol.2010.5

[4]刘彤华,李维华.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