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韩秋香

韩秋香(长垣县满村镇中心校,河南新乡453400)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总要面对一些问题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衡量一个教师工作的价值,不在于培养了多少尖子生,而在于成功转化了多少问题学生,从而帮助这些孩子重新树立自信,健康成长,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如何更好地教育与转化问题学生,无疑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和正确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师要满怀春风融冰的爱心,充分关爱、尊重问题学生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没有孩子天生就是坏孩子。许多问题学生的产生,往往是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多种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有人说,犯错是孩子的权利。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犯错是正常的,我们要理智地对待学生的错误。问题学生平时往往受到较多的歧视,他们的自尊心受到较大的伤害,很容易自暴自弃。因此,要转化他们,教师就要多尊重、多关爱、多鼓励,走进问题学生封闭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打开尘封已久的心灵之门。2009年,笔者曾教过一个学生,门门功课不及格,课堂上出怪腔、搞恶作剧,课下欺负小同学、破坏公物,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刚刚接触这名学生时,由于他在课堂上捣乱,气急之下,我对他劈头盖脸一顿痛批。这样的事情连续发生了两三次,往往当时有点儿效果,一转眼又故态复萌,让人颇感头疼。静下心来,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春风和煦柔和,却能消融坚冰,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于是我决定换个方法试一试。一天下午放学后,我把他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等他坐下之后,我平心静气地问他:“你平时不爱学习,课堂上又那么多次违反纪律,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给老师说一说?可以当作是和朋友聊聊天,不想说也没关系。”看惯了教师冷眼、听惯了教师批评的他见我和颜悦色,以诚相待,慢慢打开了心锁,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说自己刚上七年级时成绩还不错,只是后来有一段时间迷上了网络游戏,成绩落了下来。再加上父母经常打骂,教师不讲方式的批评,慢慢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其实他自己也不想这样,只是老管不住自己。这次谈话,他敞开心扉,和我说了很多。师生之间的沟通有了良好的开端之后,我趁热打铁,又和他进行了几次长谈。慢慢地他变了,后来还被同学们推举为政治课代表,毕业后考上了县一中。这位学生的转变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建立在关爱、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才能使教育不断走向成功。

二、教师必须培养洞幽察微的细心,敏锐捕捉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

每个人都有一个美丽的弱点,那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问题生不是缺乏闪光点,而是缺乏教师注视的眼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积极的饱含期望的暗示和期待,对学生是一剂营养丰富的心灵良方。挖掘闪光点,把握转折点,促进飞跃点已成为很多优秀教师转化问题学生的成功经验。虽然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如果良药不苦、忠言顺耳,那么,是否更利于被接受,效果会更好呢?出于人的本能,许多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大多喜欢听表扬,不愿多听批评,甚至一听批评就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在批评问题学生的错误之前,应真诚地赞扬他的进步,或者巧妙地用赞扬进步代替批评不足。如,我们班上的李同学,虽然成绩还可以,但平时表现很散漫,很多科任教师都反映他纪律观念差。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他很喜欢中长跑,并且颇有实力。于是,我多次表扬他,称赞他的速度快、技术好,并且进一步引导,如果把他的聪明才智运用到学习中,成绩肯定能够再上层楼。后来,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他又拿了两项冠军。利用这个机会,我又进一步表扬、鼓励他,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慢慢地,他在学习、纪律上的表现越来越好,成为品学兼优的尖子生。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教师应该用“放大镜”、“显微镜”看学生,关注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在发现了闪光点之后,还应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强化,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鼓足前进的勇气,形成良性循环,得以不断进步与提高。

三、教师要具备静待花开的耐心,给问题学生以转变的时间,耐心沟通,顺势引导

问题学生并非不可救药,他们其实都是迟开的蓓蕾,也有自己的天赋,都有极大的潜能。但是,坏孩子不是一天变坏的,好孩子也不是一天就能变好的。有人说,教育是慢的艺术。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我们不要奢望一朝一夕、一招一式就能让学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育是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改变着学生的行为。无论多么高明的教育,都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问题学生时,针对他们的缺点反复抓,抓反复,在学生心中逐渐积累积极的因素,因势利导,最终水到渠成、铁树开花。

插班生林可树的故事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熟悉,作为孩子,从小父母离异,缺乏家庭的温暖,他是不幸的;但作为学生,能遇到杨聪这样的好老师,悉心关爱,他又是幸运的。有人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我要说,只要有爱,教育完全可以创造奇迹!我坚信,今后每一个“林可树”一定会遇到更多的“杨聪”,成为一棵棵“幸运树”,沐浴在师爱的灿烂阳光下,茁壮成长,大树参天!让我们为此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