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宣教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个体化健康宣教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杨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内一科100015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宣教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为推广运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心内科治疗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4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32名采用传统的健康宣教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32名患者在传统的基础上实行个体化健康宣教作为实验组。经过12个月干预后,采用健康行为量表评价两组患者采取健康行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12个月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个体化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改变患者不良健康行为,从而降低病人疾病的复发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护理结局。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宣教;慢性心力衰竭;服药依从性;健康行为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严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可以分为以收缩功能障碍为主的收缩性心力衰竭和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4年死亡率高达50%,严重心力衰竭1年死亡率高达50%[1]。现在国内外心血管疾病临床救治已经到达了既系统又规范的治疗水平,但是心脏康复需要一个过程,研究证明[2],对心血管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训练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健康教育可以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使其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3]。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该如何根据患者治疗的各期重要影响因素和心理问题,予以更为有效的健康宣教,让患者更好的接受并提高依从性是我们该研究的课题。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心内科治疗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4名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32名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宣教进行观察,取得一定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分组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心内科治疗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4名为研究对象,病例入选标准:①符合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病协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者;②文化程度在初小及以上,能够理解健康教育知识内容者;③自愿参与研究,并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者;④无严重的并发症者。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为66.8±7.5岁。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32名采用传统的健康宣教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32名患者在传统的基础上实行个体化健康宣教作为实验组。经过12个月干预后,采用健康行为量表评价两组患者采取健康行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原发病所占比率、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况、付费方式、家庭工作单位等社会关系、疾病病理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进行健康教育。

1.2.2实验组患者研究者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和疾病特征,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2.1成立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小组由心内科医生和护士共同组成,小组成员都是中级及以上的职称,并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教育与管理经验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对小组成员进行慢性心力衰竭及个体化健康宣教相关知识培训。

1.2.2.2个体化健康宣教实施根据每个患者在院期间健康教育需求的评估情况:从患者药物的自我管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建立健康行为习惯、早期识别和应对疾病恶化的危险因素的态度、知识、行为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的薄弱环节,研究人员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方法、目的、术后维持良好健康行为的作用与意义、不良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影响等方面对患者加强宣教,让患者真正认识到服药依从性和健康行为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影响。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通过家属的监督和同伴教育的鼓励,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和提高服药的依从性。院外,患者健康行为和服药依从性的督促和教育,首先根据患者在院健康知识需求评估结果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患者最佳沟通时段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采用持续监督、及时反馈的方式,要求患者建立一个日志,把做出院的日期、术后的用药、血压、心率、饮食、运动、健康行为执行情况,清楚地记录下来,研究者根据患者的记录情况评估患者健康教育的执行情况。

1.3评价方法

1.3.1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评价采用健康行为量表(healthpromotinglifestyleprofile,HPLP)[4]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健康责任感、心理健康、压力管理、人际关系、躯体活动、营养6个维度,共52个条目,总分为208分。按得分的高低将健康行为分为:差(52-91分)、一般(92-131分)、良好(132-171分)、优秀(172-208分)。得分越高,健康行为越好。该量表证实有良好的信效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HPLP评分得分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HPLP评分,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个体化健康宣教能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行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与患者的生活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研究表明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5],如何使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得到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康复和训练的指导,从而提升他们的心脏功能,降低疾病复发和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是我们该研究的重点课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病情和治疗成功信心缺乏等原因导致负面情绪形成,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的转归。每个患者都是一个个体,所经历的生活经历、情感、家庭支持都不一样,所以每个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对每一位患者实行评估,对不同患者不同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这样患者也会感觉医务人员对他们的重视,对医务人员就会信任,同时患者的遵医行为也会提高,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研究者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因为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从而导致疾病严重;接着,研究者帮助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因为患者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再者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宣教,让患者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通过家属的监督和同伴教育的鼓励,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和提高服药的依从性。由表1可见,通过研究者的12个月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

由此可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个体化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改变患者不良健康行为,从而降低病人疾病的复发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护理结局,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摘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7):487-491.

[2]FoleyP,FoleyS,KinnairdT,etal.Clinicalreview: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fter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adeadlycombination[J].QJMed,2008,101(6):425-433.

[3]吴彩云.健康教育知识评估表与术后访视在HLAP患者运用效果评价[J].广东医学,2014,2(3):490-492.

[4]WalkerSN,SehristKR,PenderNJ.Thehealthpromotionlifestyleprofile:developmentandself-careforruralelderlywomenTaiwan[J].ResNursHealth,2001,24(2):122-132.

[5]张晓梅,张颖,周文悦,等.“生命网”健康教育流程对促进冠心病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