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分离”如何提升建筑市场竞争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量价分离”如何提升建筑市场竞争机制

涂佳

九江市建设规划局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江西九江332000

摘要:在我国基本建设领域造价改革不断深化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逐步推行的形式下,如何全面理解、正确应对其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建筑业及其相关部门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介绍了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对建筑市场的影响。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市场;影响

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

工程量清单报价是指在建设工程投标时,招标人依据工程施工图纸,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按现行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为投标人提供事物工程量项目和技术措施项目的数量清单,供投标单位逐项填写单价,并计算出总价,再通过评标,最后确定合同价。工程量清单报价作为一种全新的较为客观合理的计价方式,它有如下特征,能够消除以往计价模式的一些弊端。

①工程量清单均采用综合单价形式,综合单价中包括了工程直接费、间接费、管理费、风险费、利润、国家规定的各种规费等,一目了然,更适合工程的招投标。

②工程量清单报价要求投标单位根据市场行情,自身实力报价,这就要求投标人注重工程单价的分析,在报价中反映出本投标单位的实际能力,从而能在招投标工作中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选择最优秀的承包商。

③工程量清单具有合同化的法定性,本质上是单价合同的计价模式,中标后的单价一经合同确认,在竣工结算时是不能调整的,即量变价不变。

④工程量清单报价详细地反映了工程的实物消耗和有关费用,因此易于结合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变以预算定额为基础的静态计价模式为将各种因素考虑在单价内的动态计价模式。

⑤工程量清单报价有利于招投标工作,避免招投标过程中有盲目压价、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不规范行为。

⑥工程量清单报价有利于项目的实施和控制,报价的项目构成、单价组成必须符合项目实施要求,工程量清单报价增加了报价的可靠性,有利于工程款的拨付和工程造价的最终确定。

⑦工程量清单报价有利于加强工程合同的管理,明确承发包双方的责任,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即量由发包方或招标方确定,工程量的误差由发包方承担,工程报价的风险由投标方承担。

⑧工程量清单报价将推动计价依据的改革发展,推动企业编制自己的企业定额,提高自己的工程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2、“量价分离”对建筑市场的影响

①淡化了标底的作用,完善了市场竞争机制。定额作为指导性依据不再是指令性标准,标底则起参考性作用。而且由于实现了量价分离,标底审查这一环节可以被取消,有人甚至认为可以不设标底,避免了标底的跑、漏、靠现象,消除标底给招标投标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程序上规范了招标运作和建筑市场秩序,完善了市场竞争机制。

②对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市场风险做了明确的分担,使市场竞争机制更为合理。招标方确定量,承担工程量误差的风险,投标方确定价,承担价的风险。

③统一了计算口径,有利于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所有投标单位均在统一量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和企业实力,并充分考虑各种市场风险因素,自主进行报价,有效地避免了个别投标单位因预算人员的编制水平、素质的差异而造成工程量计算偏差是企业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的真正较量。

④有利于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促进建筑市场良性循环。清单计价的本质就是“市场定价”,它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由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充分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合理降低工程成本。

⑤提高了施工企业竞争意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不但存在国内竞争,而且还面临国际竞争,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强化竞争意识,从技术装备、施工工艺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充分体现施工企业的优势、特点和自主性,促进和提高施工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招标投标中做出合理的、具有竞争性的投标方案。

⑥为合同变更、工程索赔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使建筑市场更为有序。在传统的招标方式中,施工单位“低报价、高索赔”的策略屡见不鲜。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中,由于单项工程的综合单价不因施工数量变化、施工难易不同、施工技术措施差异、价格及取费变化而调整,这就消除了施工单位不合理索赔的可能。

3、提升建筑市场竞争机制的几点意见

①如何做好企业内部的准备,迎接造价制度的变革,这迫切要求企业作好三件事:一方面是必须对自己所在企业有较深入的了解,从而制定出既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内部定额;另一方面是建立一个企业询价体系,它应是能够体现一个企业信息渠道通畅程度和对外界反应的一个调解人体系,这一体系不但能够真实的反映市场状况,还可做出短期甚至中期的市场价格走向和预测,这对于规避权衡报价清单中企业的风险显得十分重要。第三必须加快科技创新,重视施工方案在制订过程中的反复优化,引进和使用国际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形成自己的清单报价特色和“杀手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利主动。

②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对于多数企业来讲信息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利用丰富的项目资源,从已完工程中采集数据,是企业掌握自己“底牌”的头等大事。要尽快建立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制定适应市场实际的企业内部定额,掌握造价信息资料,建立和完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风险。同时将项目管理制度与清单计价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投标人员的投标意图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施工现场的经营人员。发挥计算机信息量大的优势,引进预算与施工管理相结合的软件,对项目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就能够较好地解决此问题。

③企业还要完善内部成本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法人――项目经理部――作业层三级成本管理体系,正确处理三级之间的关系。成本管理要紧紧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各环节展开,要实现从传统的事后算账向事先预测决策、事中的控制调节、事后的分析考核转变,企业对目标,并对目标成本实施过程控制,努力做到质量控制、材料控制、进度控制,真正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管理目标,实限建筑施工企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④推行清单计价制度后,定额并不能消失。定额只是根据它的价值逐渐由传统定额转为消耗量定额,最终是各企业根据政府颁布的消耗量定额可以编出适合自己的企业定额。我国工程造价的管理之所以出现相对静止和滞后的现象,往往是信息工作管理方式比较落后,资料准确度不够、不及时、不全面,不能为决策者提供可靠依据而造成的。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造价管理从业人员应加强学习,加强不同地区的人员间的相互交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典型企业设立造价信息跟踪点,及时掌握企业或工程项目价格最新变化及人工、材料、机械价格,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工期及费用指导数据,为推动企业创新、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为工程招标、投标、评标、定标提供有力的依据。

4、结语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施对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造价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施工企业参与竞争、投标报价、经营管理、技术进步等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正确应对工程计价方式改革、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技术进步、节约成本、合理报价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袁建新等.施工图预算与工程造价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黄伟.工程量清单计价法与现行的预算定额单价法的特点比较[J].四川建筑,2013(3).

[3]李兰贞等.工程量清单的施行与探讨[J].建筑,2005(3).

[4]夏能安.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优点和基本内容[J].建筑技术,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