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社区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体会

殳群明

殳群明(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心卫生院江苏吴江215200)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医院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35例患者除一般治疗外,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基础加用美托洛尔及洋地黄进行治疗,同时进行健康指导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35例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联合用药及增加治疗依从性能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联合用药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387-02

慢性心力衰竭在农村是一种常见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心力衰竭患者逐年增多,且由于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及有效的治疗,心力衰竭常反复发生,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生理、心理、经济三重负担。笔者从2004年开始对3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联合用药并跟踪治疗6年,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在本科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最小35,最大81岁,平均63岁。基础疾病:冠心病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先心病1例,所选病例均为心功能Ⅳ级患者(根据NYHA分级)。

二、方法

除一般治疗外,以利尿剂和ACEI为基础用药长期服用。利尿剂根据心肾功能及血压情况综合考虑,选用双氢氯噻嗪25mg,1次/d,螺内酯20mg,3次/d,重者双氢氯噻嗪酌情加量或选用速尿片,水钠潴留严重者可静脉用速尿,症状改善后可单用螺内酯直至使用维持量20mg,1次/d。ACEI可选用卡托普利以12.5mg开始,3次/d,一周后如病人明显副作用加量至靶剂量25mg,3次/d(个别病例达50mg,3次/d),合并高血压者直接以25mg,3次/d开始,条件允许者选用盐酸贝那普利5mg/d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10mg/d。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待心功能改善后加用美托洛尔6.25mg开始,1次/d,在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的基础上,每2周逐渐递增1倍剂量,达到靶剂量维持(平均25mg,2次/d,个别病例为50mg,2次/d)。洋地黄的使用是症状严重时,特别是合并快速房颤时首先选用毛花苷丙0.2mg~0.4mg稀释后静注,症状缓解后改用地高辛0.125mg/d长期维持。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期随访进行健康指导,若收缩压<90mmHg,心率<50次/分,须减量或停用ACEI及美托洛尔,有心功能衰竭急性加重等情况发生时,予停用美托洛尔并住院治疗。

三、结果

35例患者均获良好疗效,住院次数均逐渐减少,运动耐力增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其中3例患者因血压过低而停用ACEI及美托洛尔,单用小剂量利尿剂及洋地黄维持,1例患者因病程太长达15年而于近期死亡。

四、讨论

1、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已由20世纪80年代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转变为当今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与洋地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联合用药。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通过排钠排水减轻心脏容量负荷,对缓解淤血症状,减轻水肿效果显著。ACEI不仅能改善心衰时的血流动力学、减轻淤血症状,更重要的是降低心衰患者代偿性神经—体液的不利影响,限制心肌、小血管的重塑,以达到维护心肌的功能,推迟心力衰竭的进展,降低远期死亡率,是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可对抗心衰时代偿性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这一效应,能够改善心室重构、降低死亡率,但必须在充分利尿的基础上使用,和ACEI一样,应逐渐加量使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醛固酮效应,也能改善心衰的远期预后,但适用于中、重度患者。洋地黄通过正性肌力作用改善心功能,减少住院率,提高运动耐量,但不降低心衰患者远期死亡率。

2、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而且在农村地区,患者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和健康指导,常常用药不规律,甚至停止用药,结果造成心衰反复发作,不仅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也浪费了有效地医疗资源。所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还能节约医疗资源,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