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及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腹腔镜手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及进展

陈海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腹腔镜手术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微创方式,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已成为未来手术方式发展中的必然趋势。腹腔镜手术常采取2~4孔操作方式,在患者肚脐上进行开孔,有效防止在患者腹腔位置留下疤痕,而腹腔镜仅在患者腹腔位置留下线状疤痕,创面较小,减轻疼痛感,有利于恢复,并缩短治疗时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本文对腹腔镜手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其发展史、应用以及优势等。

【关键词】外科领域;进展;腹腔镜手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004-02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明显受到患者欢迎,在外科领域应用中已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胆囊切除术到迄今为止涉及的肝胆、胃肠以及胰腺等腹部外科手术,均取得过较好的临床价值[1]。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手术器械不断更新,腹腔镜被广泛应用于外科领域中,具有恢复快、治疗时间短以及疼痛较轻等特点,已逐渐取代了传统手术[2]。本文对此进行综述,为外科手术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参考依据。

1.发展史

1901年国外专家在患者腹前壁作一小切口,将窥阴器置于腹腔内,利用头镜将光线反射入腹腔内,在腹腔内部进行检查,并将其称为腹腔镜检查。同一年,另一位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将一根膀胱镜插入狗腹腔内进行观察,并称其为腹腔镜的内镜检查。腹腔镜检查在1910年首次出现,采取一种套管针制造气腹。1911年外科医师利用腹壁切口将直肠镜插入腹腔,用发射光做光源[3]。直到1988年首届世界外科内镜代表会议中提出一例实验动物用腹腔镜施行胆囊切除术获得成功的案例。并于1989年2月将其应用于临床。而在1991年2月我国专家完成了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为中国第一例腹腔镜外科手术。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腹腔镜手术开展10年内,我国进行了40多种类型的腹腔镜外科手术,其病例资料已超过100多万[4-5]。

2.腹腔镜手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

2.1在肝脏、胆道、胰腺疾病中的应用

2.1.1肝脏。自从1991年第一例腹腔镜肝切除术开展以来,该手术方式迅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腹腔镜对出血控制较差,而肝脏血运较为丰富,明显提高肝门血流阻断的难度,从而限制腹腔镜手术的发展[6]。随着医疗器械不断更新,医护人员不断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目前腹腔镜可广泛应用于肝囊肿切除术、肝良恶性肿瘤、活体肝移植以及肝内胆管结石中[7]。

2.1.2胆道。1988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应用于临床,成为胆囊良性病灶的首选方式。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开孔式胆囊切除术获得国内外认可,目前临床上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均得到广泛使用。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治疗时间短、创伤较小以及恢复快等特点。但仍然存在组织粘连以及胆囊动脉变异等缺点,还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深入研究。临床上应重点关注术中充分暴露、解剖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等问题,为有效防止出血以及胆总管受损提供保障。临床上胆道腹腔镜手术包括T管引流、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等。术后可能产生较多并发症,如结石残留、胆道出血、胆管狭窄、胆瘘。为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医生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采取腹腔镜、胆道镜以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另外通过腹腔镜超声进行诊断,可为临床提供直观的术中影像资料,为诊疗提供保障。

2.1.3胰腺。1972年腹腔镜被应用于胰腺疾病诊疗中,胰腺属于腹膜后器官,由于其解剖位置较深,并与肠系膜上血管、脾血管以及门静脉相邻,明显提高胰腺手术风险性。随着医疗事业不断进步,胰腺炎清创、引流以及肿瘤治疗中均可采取腹腔镜,受到患者广泛接纳。同时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腹腔镜在胰腺肿瘤术前分期减少,并降低姑息性手术,而根治性手术比例不断提高,说明腹腔镜技术在胰腺肿瘤疾病中的使用范围较广。

2.2在胃肠疾病中的应用

2.2.1胃部手术。(1)溃疡疾病:近几年,我国腹腔镜下行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胃大部切除以及迷走神经切断等方式均可在腹腔镜下进行,其中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治疗时间短以及恢复快等特点。(2)肿瘤:由于胃部解剖层次较多,供血丰富且吻合较为复杂,因此腹腔镜在胃部恶性肿瘤中发展缓慢。目前临床上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均为小样本、短期以及非随机的研究。早期胃癌手术中包括腹腔镜楔形切除术、胃腔内黏膜切除术以及腹腔镜胃远端切除术等,相关报道显示,早期患者采取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术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也未出现中转开腹情况,术后复发率仅2.10%,因此腹腔镜在胃癌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安全性高。(3)抗反流手术: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中包括Toupet、Nissen以及Rossetti等方式,其中Nissen属于胃食管反流的首选治疗方式。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给予胃食管反流患者采取腹腔镜Nissen手术,结果发现患者短期内临床症状均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随访中发现远期疗效亦显著。

2.2.2小肠以及结直肠手术。(1)小肠粘连松解术:既往研究发现,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安全性较高,近期治疗效果显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明显改善术后粘连情况。(2)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将腹腔镜应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可直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野清晰程度,降低对患者伤害,促进病情快速恢复,已成为急诊中主要治疗方式。(3)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对比,腹腔镜手术可减轻疼痛感,避免腹腔内粘连现象,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尤其是肥胖者效果更甚。

2.2.3疝修补术。1982年腹腔镜疝修补术首次出现,并逐渐成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尤其是在双侧疝以及复发疝中效果明显。临床上通过单侧疝修补术的切口,便可完成双侧疝修补术,从而缓解疼痛,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与传统手术相比,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别,但创伤较小,有利于术后康复,但住院费用较高。

3.小结

随着医疗事业以及腹腔镜技术不断进步,外科微创化不断发展,受到临床广泛关注。其中外科医生首先应提高自身职业技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基础。同时随着手术适应症不断扩大,提高手术精确度,创伤小,从而降低术后疼痛,缩短治疗时间,避免术中对组织造成创伤,防止炎性反应引起术后粘连,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方驰华,方兆山,范应方,等.三维可视化、3D打印及3D腹腔镜在肝肿瘤外科诊治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35(5):639-645.

[2]中国肝胆外科术中超声学院.腹腔镜超声在肝脏外科的应用专家共识(2017)[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7,23(11):721-728.

[3]张庆鹏,卫勃,陈凛等.腹腔镜在65岁以上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8):797-800.

[4]钱路创,沙洪存.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5):471-474.

[5]陈秋贤,蔡丽生,方顺勇,等.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外科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2):120-125.

[6]张豫峰,刘成远,郭永强,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腹腔镜手术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9):763-765.

[7]王祥安,王欣萌,蔡磊,等.腹腔镜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技术用于胃癌D2根治术效果的Meta分析[J].山东医药,2016,56(4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