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耳炎临床特征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儿童中耳炎临床特征及治疗

贾燕丽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人民医院山西临汾041000)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011-02

儿童中耳炎在小儿耳鼻咽喉科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岁以前有50%的婴儿罹患中耳炎,3岁以前罹患中耳炎则高达80%,儿童中耳炎的病程迁延,可以引起注意力、认知及听力下降,从而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严重者可以引起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现综述如下。

1.儿童中耳炎分型

儿童中耳炎是指儿童中耳腔的炎症感染,伴有中耳黏膜的充血、肿胀及中耳渗出、积液及黏脓性分泌物,鼓膜穿孔或不穿孔。目前,中耳炎基于病因、病程、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②分泌性中耳炎。③非渗出性中耳炎。④咽鼓管功能障碍。同时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作为中耳炎的后遗症之一,且认为胆脂瘤是中耳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称为中耳胆脂瘤。

2.各型中耳炎的特征及治疗

2.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儿童罹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儿和低体重出生,颅面畸形,颞骨骨缝发育不良等,使用安抚奶嘴,俯卧睡姿,没有母乳喂养等。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全身慢性疾病以及邻近部位的病灶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小儿腺样体肥大是本病的诱因。多数起病急骤伴有多个症状:包括发热、耳痛、耳鸣及听力减退、耳漏,烦躁哭闹等。耳镜下可见鼓膜松弛部充血,锤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呈放射状的充血。应尽早应用足量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以防发生并发症或转为慢性。

2.2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儿童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凡分泌性中耳炎病程达3~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能得到及时而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咽鼓管阻塞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基本病因。变态反应性鼻炎及腺样体炎症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一般表现为:听力下降、耳痛、耳内闭塞感及耳鸣。患儿急性期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周边有放射状扩张的血管纹,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色微黄或呈橘黄色。表现为:听力下降,少数病人主诉在数小时内听力急剧下降,往往被误诊为突聋。大多数情况下在3个月内好转,感染持久或反复发作,选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如果症状持续大于或等于一个月,建议积极检查听力,必要时行鼓膜切开或置管术。

2.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上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其常见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绿脓杆菌次之。一般表现为传导性听力损伤,也可以引起感音性听力下降。常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得到恰当而彻底的治疗或治疗受到延误以至迁延为慢性,特别是婴幼儿中耳免疫力差,急性中耳炎易演变为慢性。常见的治疗措施主要有①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的病灶性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②局部用药。如氧氟沙星滴耳液、复方利福平滴耳液等,用于鼓室黏膜充血、水肿,有脓或黏液脓时。3%的硼酸酒精可用于粘膜炎症已逐渐消退,中耳潮湿者。③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疑有并发症者,行乳突手术。

2.4中耳胆脂瘤

胆脂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位于中耳内的囊性结构,囊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外为一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与邻近的骨壁或组织紧密相连,根据其发病机理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①先天性胆脂瘤。先天性胆脂瘤为胚胎期的外胚层组织,遗留于颅骨中发展而成。发生于颞骨岩部者可侵入迷路周围,迷路,中耳或颅内。鼓膜完好,无中耳疾病史。先天性胆脂瘤可发生在颞骨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颞骨岩部,耳镜下鼓膜内侧出现为白色团块状物。②后天性胆脂瘤。此病人无化脓性中耳炎病史,起病隐袭,继发于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复层鳞状上皮从穿孔边缘向后鼓室或上鼓室、鼓窦生长,形成胆脂瘤。上鼓室的早期局限性小胆脂瘤,听力可基本正常,即使听骨部分遭到破坏,但因胆脂瘤可作为传音桥梁,听力损失也可不严重,当病变波及耳蜗时,耳聋呈混合性。耳镜检查时可见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片状或豆渣样无定形物质,多不易取净,恶臭。诱发因素多为反复发作的化脓性中耳炎,其次为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家族史,也可为反复多次的中耳置管术后。中耳胆脂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原则是清除病变和保存或恢复听力。

儿童胆脂瘤多为气化型乳突,咽鼓管功能不良,加之儿童免疫功能不稳定,因此较成人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其发展一般较快。但儿童胆脂瘤症状多不明显,因此,仔细的耳镜检查对早期诊断甚为重要。

总之,儿童中耳炎预防是很重要的因素,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广泛开展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宣传正确的哺乳姿势:哺乳时应将婴儿抱起,使头部竖直;乳汁过多时应适当控制其流出速度。陈旧性鼓膜穿孔及鼓室置管者禁止游泳,洗澡时防止污水流入耳内。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中耳普通炎性疾病及其后遗症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37-856.

[2]黄选兆.4版.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汪吉宝246-258.

[3]孔维佳,黄选兆主编.夏忠芳孔维佳等临床耳鼻咽喉杂志儿童中耳炎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J].2014(7):50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