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发挥好社会资本在PPP融资中的集合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5

以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发挥好社会资本在PPP融资中的集合作用

文重华

(中铁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4)

摘要:国有资本、民间闲置资本及以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等社会资本,以股权合作方式参与融资已成为当前中国PPP的主要模式之一。为从国有资本、民间闲置资本和以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的混合社会资本中找出对PPP融资综合更为质优的融资方式,通过一定理性和相应量化的交互研究,运用SWOT及经济之政治军事、传统文化分析法逐步进行比对分析和合理推演,综合得出以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的混合社会资本是PPP融资的综合优质力量一致结果。运用好这一结果,有益于解决当前微观的经济问题、改善意识形态微型环境,并将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会资本;PPP融资;SWOT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引言

当下,国有资本、民间闲置资本及以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等社会资本,以股权合作方式参与融资已成为当前中国PPP的主要模式之一,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也逐步进入国内经济舞台的中心,成为助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无疑也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在以股权合作PPP模式中社会资本范围内,国有资本、民间闲置资本还是以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的混合社会资本对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既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又有根本性的长效、深远影响呢?本文试图通过一定的理性研究,运用SWOT及经济之政治军事、传统文化分析法得出相应合理的结论;并以综合结论为指导,增强应用该成果的理论自信,以求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并实现对该结论的不断修正和完善。

本研究对于改革正处深水区的中国强力推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任务来说具有厚重的正面意义。第一,有助于从根本上破解民间闲置资本参与PPP融资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充分调动民间闲置资本参与PPP融资的积极性,提高其流动的活跃度;第二,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压力;第三,可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惠及更多人群;第四,能够挤压并助推综合改善投资质量与绩效,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第五,有利于助推政府作出综合优质培养、孵化新型微型经济体群的决策;第六,有助于构建形式上系统而又零散的远洋式具经济野战能力的经济体集群,有利于经济的国际化真正平等互利;第七,有利于文化自信的微型化国际搭载。

2研究现状

2.1PPP模式发展阶段及融资方式分类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直译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被译作“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关于PPP的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表述,但可以归纳出公私合作、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四个要点。PPP模式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可以概括分为探索、试点、推广、调整和规制等五个阶段[1]。

探索阶段(1984~1992年):以深圳沙角B电厂项目为起点,中国开始探索PPP模式在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但尚未引起中央政府的关注与重视,主要靠民间自下而上“摸着石头过河”。

试点阶段(1993~2002年):自党的十四大和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政府已关注到PPP在基础设施市场化投融资改革中的作用,并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但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PPP经历了第一次向下调整的过程。

推广阶段(2003~2007年):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又开始推广PPP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PPP迎来了一段较快的发展时期;同时,PPP的开展也逐步规范化。

调整阶段(2008~2012年):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再次加速改变了PPP在我国发展的生态环境,PPP经历了第二次向下调整的过程。民间资本在投资领域遭遇的“玻璃门”和“弹簧门”现象非常严重;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国进民退”,使得以民间资本为当时社会资本主体的PPP模式受到了重创。大量存续的PPP项目被迫提前终止,或者转由国有企业承接。在新开工项目中,国有企业也取代了民营企业,成为了PPP中代表社会资本的那一方。

规制阶段(2013年至今):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既要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消化经济刺激政策余留的副产品,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处理增长速度下降带来的就业、民生等诸多问题;在我国现在的经济大体量下,仅仅单凭政府自身的经济力量进行经济综合治理及深层次结构调整已远远不够。鉴于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和政府的合作成为了破题的关键。

作为市场和政府合作的天然载体的PPP得到了经济及综合理性的回归,受到了中央决策层的髙度重视。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广泛采用PPP模式,将PPP提升到了空前发展的战略高度。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PPP融资方式的研究和实践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判别和划分:

一是,分为政府直接投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信托融资四大类。其中,债权融资含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市政债券融资等,股权融资含发行股票、债转股等;

二是,分为购买服务、特许经营、股权合作三类[2]。其中,购买服务含委托运营(O﹠M)、管理合同(MC)等,特许经营含转让一运营一移交(TOT)、改建一运营一移交(ROT)、建设一运营一移交(BOT)等,股权合作含国有资本融资、民间闲置资本融资、混合社会资本融资等。

通过对上述两种划分的比对可以看出,第二种分类方法基本对应了世界银行根据社会资本参与程度由小到大所作的三分法,相对比较合理、清晰,比较方便作出进一步分析。为此,在这里选用第二种分类方法进行随后的论述。实际上,虽然无论哪种分类方法形成的一级分类结果都陆续进行了二级细分,但均忽略了一级分类结果之间的深层比对和分析问题。

2.2国内外环境综述

1、国际环境

(1)全球化大背景下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危机的发展演变:

邓小平同志曾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讲:“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看起来,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还是站得住的。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3],从讲话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世界发展的远见卓识和对国际形势的深邃理解。事实上,东西南北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相反,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助推下甚至还有局部深层放大的趋势。

①发端、传导和放大: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美国次贷问题在2007年3月初露端倪,但当时就像蝴蝶扇动翅膀一样,未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同年夏天美国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人们才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起来。

②复苏曲折,依然脆弱且充满变数:在2010年以来这近七年的缓慢复苏中,伴随着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增长低迷甚至局部衰退,使得世界经济尚难完全走出危机的影响。目前,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总体复苏疲软态势难以有较明显的改观,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和新旧风险依然存在。从未来较长一个时期来看,全球经济仍然处于以低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平庸”经济大格局的基本面依然不会改变。

(2)伴生国际综合生态:

伴随着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危机的纵深演变,由于资本本身的狂热本性和发达经济体部分政体的经济强盗逻辑的交互作用及推波助澜,发达经济体试图将危机伴生出的副产品予以转嫁给欠发达经济体,即要让欠发达经济体除了付出自身寻求经济发展所必须偿付的巨大代价外,还必须为发达经济体自身经济疲软承担所谓相关经济责任;如不,则联合对欠发达经济体进行政治上的清洗般围剿和军事上的灭顶式打击,利比亚、乌克兰以及早前的伊拉克无不证明发达经济体做实了这一点。我国由于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后的前一时期,正确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动主导拉动内需;既很好规避了经济的国际风险,又比较巧妙地减小了政治、军事的国际风险。

2、国内环境

(1)2008年强力拉动内需后的主体经济形势:

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即时推出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短期内迅速提振了市场信心,帮助国家渡过了全面经济危机的难关,打造出中国高铁这一世界知名品牌,但也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如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产能严重过剩、经济失衡加剧、自然生态深度恶化等,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经济发展被迫转入新常态以固本强基。

(2)十八大后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7日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十八大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到我国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阶段,改革已经跨越了社会普遍受益的增量改革阶段,进入到深层次的存量改革阶段,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为此,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要求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丰富和系统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具时代性、即时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深层次结构性调整便有正确的方向;那么,在经过实践的反复探索后其适宜的路线图也就不难被找到[4]。

2.3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二十世纪80年代由海因茨·韦里克教授提出。所谓SWOT分析,即是通过内部资源和外部竞争环境的有机结合,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罗列出来,通常依照矩阵或表格等形式进行排列,然后进行全面、准确、系统的评估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经济之政治军事法:即用政治、军事一定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一定的经济问题而得出可供参考的结论。经济之传统文化法:即用传统文化一定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一定的经济问题而得出可供参考的结论。

3以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的混合社会资本SWOT分析

3.1SWOT分析

下面从目前各主要经济力量的内生结构实质出发,逐一作出具体分析。

3.1.1购买服务对PPP融资

1、SWOT

①优势(Strength)分析:投资完全由政府承担;引入社会资本方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提升运营效益和服务质量;社会资本方风险较小或无。

②劣势(Weakness)分析:无。

③机会(Opportunity)分析:一旦获取项目,容易取得连续成功;只要项目质量不滑坡,机会总比威胁多。

④威胁(Threat)分析:容易产生暗箱操作、滋生腐败;全过程容易显失“三公”;客观问题存在且一旦暴露,容易主观扩大化。

2、试论

一好好到顶,一坏坏到底;一定程度上,容易形成利益同盟。

3.1.2特许经营对PPP融资

1、SWOT

①优势(Strength)分析:引入社会资本方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提升运营效益和服务质量;延期摊薄、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全过程相对“三公”;民间闲置资本或国有资本多以独立、单一的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流动。

②劣势(Weakness)分析:社会资本方全额出资投资;社会资本方企业资产负债率易高企;社会资本方存在投资及其他不可控风险。

③机会(Opportunity)分析:建设、运营约定的中长时限满后,通过“使用费付费”或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

④威胁(Threat)分析:开工、收尾两端容易出现一定的潜规则、滋生腐败;政府监管容易流于形式,对于需要政府监管、协调之处易发怠管。

2、试论

较好地吸收了社会资本,短中期、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但政府已出现怠管或怠于监管,投资风险已有一些不可控。

3.1.3股权合作对PPP融资

1、SWOT

①优势(Strength)分析:引入社会资本方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更成熟、更稳定;提升运营效益和服务质量;较彻底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地方政府获得了完全的主动;全过程相对“三公”;如国有资本、民间闲置资本能以组团、混合的方式出场,则可得到有高水准综合优质的释放和流通。

②劣势(Weakness)分析:社会资本方全额出资投资;社会资本方存在投资及其他不可控风险;资本利润预期不明确。

③机会(Opportunity)分析:建设、运营约定的大长时限满后,通过“使用费付费”或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

④威胁(Threat)分析:政府监管容易流于形式,对于需要政府监管、协调之处易发怠管;根据情况变化,中后期可能涉及需要政府协调的“使用费付费”问题,特别是必要的“政府付费”问题。

2、试论

很好地利用了近乎综合优质的社会资本,较好地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如采用混合资本的组合形式,则又因有部分国有资本的参与使PPP过程相对可控,代为监管职能得到一定的发挥;另外,民间闲置资本也会得到较好的正强化利用。但是,政府还会出现怠管或怠于监管,投资风险出现一定的综合不可控性。

3.1.4股权合作下的国有资本对PPP融资

1、SWOT

①优势(Strength)分析:市场敏感度高;自主经营能力较强;企业融资能力强;容易成为社会资本组合内核;日常管理精细化;人才、技术、工艺等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并整合快捷;有一定的PPP项目实践经验。

②劣势(Weakness)分析:企业体制欠灵活;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因规模扩张的需要,资金、资产质量短板较突出;管理人员易显臃肿;管理成本时而疏于管控。

③机会(Opportunity)分析:全球经济复苏疲软、低位徘徊,世界各国渴求经济增长;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两大主题,虽然局部区域局势更为紧张;国家已经眼睛向内,关注社会资本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关键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宏观治理环境逐步向好。

④威胁(Threat)分析:PPP项目融资激励落实缺位;房价高企时代对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偏好追逐;风险的合法界定不明晰;全方位融通渠道不畅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长效、合理消费增长点。

2、试论

国有资本的利润、预期利润,与自身以往相比进一步走低,且增加了预期不确定的风险;固定成本压控空间比较有限。

3.1.5股权合作下的民间闲置资本对PPP融资

1、SWOT

①优势(Strength)分析:企业体制灵活;市场敏感度高;自主经营能力强;资金优势明显;管理架构精干;组合能力强。

②劣势(Weakness)分析:企业经营不规范;企业融资困难,难以成为资本组合内核;PPP项目实践经验匮乏;日常管理缺位严重;人才、技术、工艺等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不足。

③机会(Opportunity)分析:全球经济复苏疲软、低位徘徊,世界各国渴求经济增长;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两大主题,虽然局部区域局势更为紧张;国家已经眼睛向内,关注社会资本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宏观治理环境逐步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长效、合理消费增长点。

④威胁(Threat)分析:PPP项目融资激励落实缺位;资本壮大后的合理去路和流向;资本来源歧视;房价高企时代对虚拟经济的狂热追逐;对畸形市场充满幻想,投机心理遇缘即发;风险的合法界定不明晰;全方位融通渠道不畅顺。

2、试论

民间闲置资本既对实体经济的利润、预期利润心怀向往,又对畸形市场或虚拟经济充满幻想。

3.1.6股权合作下的以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的混合社会资本对PPP融资

1、SWOT

①优势(Strength)分析:企业经营规范;市场灵敏度高;自主经营能力较强;资金、资本组合优势明显;日常管理较精细化;核心竞争力增强,且核心框架精干;有一定的PPP项目实践经验。

②劣势(Weakness)分析:无

③机会(Opportunity)分析:全球经济复苏疲软、低位徘徊,世界各国渴求经济增长;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两大主题,虽然局部区域局势更为紧张;国家已经眼睛向内,关注社会资本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宏观治理环境逐步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长效、合理消费增长点。

④威胁(Threat)分析:PPP项目融资激励落实缺位;房价高企时代对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偏好追逐;风险的合法界定不明晰;全方位融通渠道不畅顺。

2、试论

①在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的资本构成影响下,民间闲置资本对利润、预期利润的期待有了中性、合理的回归,且得到有效率、有益的双赢利用;在民间闲置资本的参与下,固定成本压控空间得到一定的放量。

②国有资本、民间闲置资本组合后,民间闲置资本单一对PPP融资时的机会(Opportunity)“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长效、合理消费增长点。”,也转变成了其混合社会资本的机会(Opportunity)。可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长效、合理消费增长点。”在国有资本原来单一对PPP融资时还是威胁(Threat)。

③国有资本、民间闲置资本组合后的混合社会资本对PPP融资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与国有资本、民间闲置资本各自单一的比较可以看出,混合社会资本的劣势(Weakness)消失、威胁(Threat)明显减少,优势(Strength)、机会(Opportunity)均得到提质、改善及综合增优。

3.1.7SWOT法混合社会资本基本结论

综合梳理以上“3.1.3股权合作对PPP融资”和“3.1.6股权合作下的以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的混合社会资本对PPP融资”试论的成果,可以得出混合社会资本的基本结论:第一,较彻底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并且地方政府获得了完全的主动;第二,因有部分国有资本的参与,代为监管职能也得到一定的释放;第三,民间闲置资本得到较好的正强化利用,民间闲置资本对利润、预期利润的期待有了中性、合理的回归;第四、与国有资本、民间闲置资本各自单一对PPP融资相比,混合社会资本的劣势(Weakness)消失、威胁(Threat)明显减少,优势(Strength)、机会(Opportunity)均得到提质、改善及综合增优。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为地方政府由于投资硬约束消除,必然出现实质性的怠管或怠于监管,以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的混合社会资本的投资风险将出现一定的综合不可控性。

3.2经济之政治军事、传统文化法分析

3.2.1经济之政治军事法分析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面对满目疮痍、西方列强瓜分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就以民族救亡、民族解放为己任,以革命的彻底性,从星星之火到形成燎原之势,从农村发展壮大到包围城市,以小米加步枪对抗飞机、大炮,从游击战到阵地战、从万里长征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从朝鲜战争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帝国主义等三座大山被彻底推翻了,在中国近域妄图复辟的图谋也都破灭了,从此,中国获得了一段较长时期的周边和国际和平环境。

全球共产党人一直没有停止过思索和感悟建设与革命、经济与军事的融通性这一重大课题,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问题上,列宁、毛泽东分别带领苏共、中共进行艰辛、痛苦而有益的实验和尝试,获得了不可多得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拨正了建设的航向,以革命的军事谋略巧妙地融入到建设的经济谋划之中,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探索中实践、实践中探索,从而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洞悉了资本和市场的本质,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的战略。面对共产党从未走过的建设之路,中国共产党人既然曾经没有在革命的军事战争中败下阵来,那么在这场正在进行的建设的经济战争中也就没有败下阵来的理由,因为我们现在比党的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有条件完成这场长期的经济战争,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道:“自1840年以来,我们是持续奋斗,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大家都能感到,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5]。

前述的以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的混合社会资本恰似“支部建在连上”的翻版与再造,站在其内的民间闲置资本的角度即“连上有支部”,更广义的推演是似“连”的微型经济战争体内有“支部”般的意识,这样,就可以放诸“连”出海遨游,结果一定是出行的船帆鱼满仓、渔遍洋。这是因为,站在意识形态的隐秘视角审视,这样的微型经济战争体虽具有资本家型、资本势,但更本质的是它更具有人民性;站在经济基础上说,它既有资本家型、资本势,也有人民性。真实中迷幻,迷幻里真实。自从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上把“支部建在连上”升华到“政治上建军”的战略高度后,虽然历经党内在江西苏区、长征途中数次重大挫折而导致大量减员,但是红军乃至以后的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这支人民军队每次都能神话般的在短期内神奇地更加壮大起来;可以说,在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建设的经济的大战略思维发挥、运用到了极致,军队变化与成长及长期战争后勤保障的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

3.2.2经济之传统文化法分析

自鸦片战争将中国带入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史以来,在旧中国,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发展甚至只是迫于生存,背井离乡、漂洋过海,与犹太人比起来,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能予以慰藉的是似乎还有一个国家的符号和印记,他们身边唯一的财富之根就是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魂。现如今,经过一百多年的拼搏和奋斗,无论西半球的唐人街还是东南亚的印尼、新加坡、马来,都留下了他们可歌可泣的和平坚守与传播史、经济创造与互享史。为此,在如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公民、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背靠日益强大和繁荣的祖国,在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的混合社会资本的胎胞中孕育、孵化、放飞,更可迸发出更为巨大的力量和潜能以创造新的经济奇迹,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振经济战争能力做出贡献;化整为零、化阵地为游击,自在走出国门,漫游国际经济大市场,促进全球经济各自产生内生性结构变化,在全球范围遍处出彩,以实现全球经济更为共同繁荣。

3.3综合结论及成立前提

经过对SWOT法及经济之政治军事、传统文化法分析的结果进行概括和归纳,可以得出一致的综合结论,这就是以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的混合社会资本是PPP融资的综合优质力量,它可能是中国PPP融资向前纵深发展的一条更富于应变而又具必然规律的佳径。

以上结论如要在实践中真正成立且取得较大效用,其根本大前提是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必须长期兑现对腐败的“零容忍”,即坚决防止因资本的另一面性而导致根基倾覆。

4对策建议

一是国有资本、民间闲置资本间及混合社会资本与地方政府间要保守契约精神,坚持平等协商、互利互惠、诚实守信和严格履约;

二是鉴于地方政府在混合社会资本PPP融资中已获得完全的主动,应充分认识该融资方式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效、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自身约束、提高服务意识,主动适应治理能力挑战;

三是地方政府要积极促成国家层面对混合社会资本PPP融资专项税务筹划的调整与优惠政策的落地;

四是应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加强信息披露和社会监督,在兼顾各利益相关方利益诉求的同时,增强PPP透明度,防止可能的道德风险滋生。

5结语

在此以金庸《笑傲江湖》中的人物作比喻,来再次总结全文的要义。以“令狐冲”喻“社会资本中的国有资本”、以“令狐冲的精神灵魂”喻“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任盈盈”喻“资本的本性或社会资本中的民间闲置资本”、以“任我行”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盟”,那么,剧情发展至高潮时,令狐冲在身负重伤、武功尽失、逼临命危的情况下,在向问天设计囚入、曾关押过任我行的牢笼中回归初心、顿得智明,彻底出离生死劫,而反得成就连任我行都难去其害的吸星大法。自此,在令狐冲的精神灵魂引领下,江湖中及天下人都获得自由发展的机会,实现了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这便是本文对以国有资本为组合内核的混合社会资本在中国PPP融资的微观经济战略的期待。

参考文献

[1]贾康,孙洁.公私伙伴关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与功能.财政研究》,2009,10:2~10

[2]陈志敏,张明,司丹.中国的PPP实践:发展、模式、困境与出路.国际经济评论,2015,4:77~78

[3]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4]引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5]引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