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职教育教学中德育对话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浅议中职教育教学中德育对话教学

高兵

高兵(山东省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德州251114)

摘要:长期以来,“人本缺失”的德育观,过于青睐德育在目标、内容、评估和对象要求等方面的整齐划一,却忽略了接受主体在认知方面的可能性和如何根据人的认知与成长规律来对以上内容做相应调整的可能性。道德教育是要以人的道德认知发展规律为前提和基础的,关注人的德育成长富有“管理性”的逐次阶段推进是德育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学视角。

关键词:德育对话必要性有效途径

一、德育对话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人们在道德教育中习惯于强调社会道德规范的整体性灌输,却很少关注人,尤其是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管理性。这种“人本缺失”的德育观,过于青睐德育在目标、内容、评估和对象要求等方面的整齐划一,却忽略了接受主体在认知方面的可能性和如何根据人的认知与成长规律来对以上内容做相应调整的可能性。德育教育中的管理性让位于“千人一面”的整体性,德育视景中对管理性探究的搁浅和缺失,使德育实效性的发挥大打折扣。

二、德育对话的有效途径

1.情感的对话

道德养成必须借助情感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东西,因为道德信念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一个综合知情意行各项心理品质的结晶体,而其中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发展为道德信念。现在的学生有两大倾向:尖子生在家、在校都受宠,真可谓宠坏了,批评不得;后进生在家、在校都受歧视,真可谓坏透了。久而久之,尖子生变得高傲自大碰不得,后进生变得心灰意冷无所谓。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畸形教育。评价学生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对尖子生采取表扬中的批评,让他明白自己虽有成绩,但还有不足,要追求全面发展,需要不断努力,同时培养他们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对于后进生则实行批评中的表扬,后进生易犯错误,犯了错误不批评不行,这是原则,但要让他在接受批评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找出他的发光点,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后进生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并鼓励他再接再励。后进生的表现易出现反复,我们要有耐心、恒心。这样,学生在欣赏中能够愉快地接受教育,自觉地改进、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我们必须以宽厚朴实的师爱赢得学生的信赖,以深沉的言行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高尚的情操教育学生如何去珍爱。只有这样,师生间的距离才会接近,师生间的情感才更融洽,才能有较好的效果。老师与学生谈心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设计科学的谈心内容和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谈心方法。对“内向型”学生,不善言辞但勤于动脑、悟性较强较好的学生,与他们谈心应采取平等对话的方式,使他们感到班主任平易近人、和睦可亲,使他们在心未通、口欲言之时,能够豁然开朗。“巧言型”学生思维敏捷,口语表达能力强,与他们谈心应深入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状况,掌握事实根据,对谈话的内容去伪存真,使之体会教师言之有理,让他们口服心服。“谦虚型”学生遇事谨慎、缺乏自信,与他们谈心应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提出明确要求,使他们切实感到老师的殷切期望。“多疑型”学生往往对教师的谈心存在多方面的顾虑,与他们谈心不但要以情感人,更要以理服人,要用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让他们无懈可击,要以诚恳的态度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所在。

2.人格的对话

人格是人的知识、修养和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整合,老师人格对学生人格有着巨大的影响,老师的美好人格可反照学生的人格,并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认为,老师美好的人格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它具体体现在对知识、对事业、对日常生活的态度上。对知识要有严谨的学风、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事业要有顽强进取、执著追求的精神;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体现对生活的热爱和高洁的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当然,老师的人格也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道德评价上,如对真善美由衷的景仰、对假恶丑愤怒的鞭笞,都可折射出人格的光辉,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这种感染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与学生是一种无声的对话。这不是说教,也没有矫揉造作,它使学生读其人感其行,潜泳滋润,可以收到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当然老师还要有一颗爱心。

3.环境的对话

“环境育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我国很早就重视环境教育,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人在出生时是无道德意识的,也是无道德状态可言的,因此,他们的道德发展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影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要达到好的育人效果,物质环境如美观清洁的校园、明亮整洁的教室,精神环境则是:有次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正确的舆论导向,良好的师生关系,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勇于开拓创新意识,开设宣传时代精神的黑板报、展览窗,学生的周记、日记,老师的批语、眼神、手势等,形成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教学气氛。环境与学生的对话,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并且,这种语言比任何空洞的说教更富于意义、更有感染力,这种德育对学生的影响显得亲切、自然。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我们任重而道远,在教育中,要面对全体学生广泛开展德育教育,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