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影响观察

杨秀梅

湖南省慈利县人民医院4272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预防性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血糖下降幅度(5.6±1.9)mmol/L及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7.5±2.1)d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属于老年人常见基础性疾病,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血糖控制,还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患者;糖尿病;影响

老年患者是多种基础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多数老年患者还同时合并多种疾病。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数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而快速增加,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也较高,应该引起大家重视。护理干预是适应现代社会医疗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患者心理、生活、疾病治疗、健康知识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获得最佳身心状态,提高降血糖治疗效果[1]。为了进一步阐述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对比方法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糖尿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5~78岁,平均(66.8±1.2)岁;糖尿病病程1~5年,平均(3.1±1.2)年。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5~75岁,平均(66.5±1.5)岁;糖尿病病程1~7年,平均(3.5±1.1)年。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治疗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入院指导、心理护理、药物干预、健康指导、回访等积极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入院干预:在患者入院时初步了解和掌握患者病因、血糖水平、病程持续时间、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等,根据患者学习能力、文化程度等进行针对性指导和沟通,向其说明糖尿病病因、临床治疗方法、常见症状以及保健事项等。向患者和家属发放宣传手册,认真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问。面对面的教患者如何自行测定尿糖、如何使用血糖检测仪、如何注射胰岛素等。②心理干预:老年患者多伴有内科其他慢性疾病,其心理负担重,住院期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③药物干预:对于焦虑与抑郁情绪严重的患者,若易怒、坐立不安、难以入睡、容易疲劳,则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④感觉干预:对情绪不佳患者给予音乐疏导,动员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或观看一些积极类视频,通过这些感觉刺激让垂体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来产生愉快感。另外,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还有助于降低血压及心率,发挥缓解躯体症状的作用。⑤健康指导及饮食干预:在积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的同时,要向患者教授糖尿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合理进食,每天食盐摄入量低于6g[2],多食藻类、蔬菜、谷物、豆类等高纤维类食物,调整脂肪、糖类代谢紊乱状态,还要多食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及蛋白质类食物,最重要的是食用低血糖生成类食物,保证科学饮食。⑥回访干预:患者出院后由专业人员进行随访,监督患者在家期间药物服用情况。

1.3观察指标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出院时测量其空腹血糖,计算两组患者血糖下降幅度;在患者出院时以自制调查问卷统计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计算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组血糖下降幅度(5.6±1.9)mmol/L及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7.5±2.1)d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我国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数逐渐增多,而老年患者机体衰弱,外界适应能力降低、心理承受能力弱,在患病的同时,不仅身体不适,心理还存在严重的负面情绪[4]。尤其是一些糖尿病病程长引起的不可逆性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患者,致残致死率极高[5]。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往往无典型症状、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差,对于这类特殊患者有必要进行护理干预来确保治疗有效[6]。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不仅能让患者按治疗方案服药,还能掌握患者心理状态,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所带来的副作用,有利于血糖控制和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水平[7]。本组120例患者通过不同护理方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后,其血糖控制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等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非常必要,有助于血糖控制和改善负面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进一步巩固降糖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提高自身疾病认识和形成健康的日常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赵敏.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1):90-91.

[2]王宁霞,王燕.98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3):1240-1241.

[3]陈东林.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8,10(4):43.

[4]苏娅,王绚璇,吴恳.社区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1146-1147.

[5]LauplandKB,BagshowSM,GregsonDB,eta1.Intensivecareunit-acquiredurinarytractinfectionsinaregionalcriticalcaresystem[J].CritCare,2005.9(2):60-65.

[6]郑春燕,陈育群.糖尿病之家对促进社区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9(1):59-60.

[7]韩秀荣.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健康教育进展[J].河北中医,2008,3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