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单纯疱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2

口腔单纯疱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孙玉珍

孙玉珍(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建设农场职工医院164000)

【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1-0192-02

【摘要】目的观察口腔单纯疱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治疗效率100%。结论口腔单纯疱疹临床疗效良好。

【关键词】口腔单纯疱疹临床表治疗

口腔单纯疱疹是指人体因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SV)所引起的口腔黏膜及口周皮肤的疱疹性损害,有自限性,可复发。人类是HSV的天然宿主,口腔、皮肤、眼、会阴部、中枢神经等都是该病毒易侵犯的部位。儿童、成人均可罹患,有自限性和复发性。口腔单纯疱疹90%以上为I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病毒常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因发热、感冒、消化不良、疲劳、日晒等因素诱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病。

1临床表现

1.1一般资料口腔单纯疱疹患者56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23例,女33例。年龄4~26岁,平均年龄12.5岁。其中伴口周皮肤疱疹2例,面部、耳部疱疹1例,眼泡疹1例。

1.2临床表现HSV感染可发生于口腔粘膜和/或皮肤,发生于不同部位其临床表现不同。

1.2.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好发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以6个月至2岁为多,成人也有发病。发病前患者常有接触疱疹病患者的历史。潜伏期为4~7天,患儿因疼痛而烦燥不安、哭闹、拒食、流涎,病损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如唇、颊、舌以及角化良好的硬腭和附着龈,口腔粘膜广泛充血水肿,可发生针头大小、壁薄透明的小水饱,散在或成簇分布,疱极易破裂,故临床上常见不到疱。疱破后形成小而浅的溃疡,约1~2mm大小,数目可达数十甚至上百个,小溃疡扩大后可互相融合而成为稍大的多弧形溃疡,溃疡面上覆盖灰白色或微黄色的假膜,并可造成继发性感染。全口或部分牙龈亦可发红水肿,易出血,甚至出现小溃疡,则称为疱疹性龈口炎。唇和口周皮肤也有类似的病损:起疱、破裂、结痂。本病经7~10天愈合,不留瘢痕,若未经治疗,则恢复较慢。少数情况,全身状况较差时,原发感染可在体内播散,引起脑炎、脑膜炎等并发症。成年人则多表现为复发性疱疹性口炎,特点是成簇的小溃疡,好发于口腔粘膜任何部位,包括角化粘膜如硬腭和牙龈等部位,全身症状轻。

1.2.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多发生于成年人,原发性疱疹感染愈合后,30%~50%的病例可复发。复发较常见的部位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又称为复发性唇疱疹。少数复发损害影响到牙龈和硬腭。精神紧张,发热性疾病,口腔局部刺激,创伤等是本病的激发因素,无明显前驱症状,有轻微的疲乏与不适,很快在复发部位有刺激、灼痛、痒、张力增加等症状,随后出现水疱。多数在10多小时内,出现丛集小水疱,破裂后出现糜烂、结痂,7~10天渐愈合,唇部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由于机体的免疫力使病损局限,并使它明显地受到抑制,全身反应较轻。愈合后不留疤痕,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本病具有复发性,间隔时间长短不一,数月或更长时间,主要取决于诱使复发的刺激因素,反复发作的唇疱疹提示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2治疗

2.1全身治疗

支持及对症治疗:病情严重者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维生素B、C;高蛋白、低脂肪饮食。高热患者给予解热镇痛药,口腔广泛溃疡者给予全身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功能药物,无环鸟苷:发病3天内使用,每日4次,每次200mg,连用5~7天。病毒唑:可口服含化或肌注,口服100~200mg/次,3次/日。针剂为10~15mg/(kg·d),每日2次,5天为一疗程。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银黄口服液及抗病毒口服液等。由于因至今尚缺乏理想的抗病毒药物,故目前对本症尚缺少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病治疗以缩短疗程、减轻痛苦、促进愈合。

2.2局部治疗应消除继发感染,减轻局部症状。口腔局部用消炎、止痛、干燥、收敛的药物。唇疱疹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刚起病时可立即涂10%樟脑醑,3%碘可或喷氯化乙烷、有时可中断病程。起病后可以0.025%~0.05%硫酸锌液每日2~3次湿敷患处,锌离子通过选择性地抑制HSV-1的DNA聚合酶,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并有抑制疱疹复发的作用。局部亦可涂5%碘甙(疱疹净)的二甲基亚砜液或5%无环鸟苷软膏,每日4~6次。如有继发感染可涂抗生素制剂如2.5%金霉素甘油、新霉素或杆菌肽软膏等,不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制剂。疱疹性口炎局部可以0.025%硫酸锌溶液漱口或擦洗,局部涂25%金霉素甘油,或贴各种消炎药膜(如金霉素、螺旋霉素、利福平等),疼痛重者可以1%普鲁卡因溶液饭前含漱或涂0.5%达克罗宁液以减轻疼痛。

3讨论

单纯疱疹病毒通过唾液飞沫与接触传染,因患者唾液、粪便中有病毒存在,故对患儿应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防止传播扩散。对体内潜伏的HSV尚无理想的预防复发的方法,主要应消除诱使复发的刺激因素。在诊断中应与口炎型口疮、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三叉神经带状疱疹与鉴别。通过全身抗病毒治疗,多休息,供给足够的营养及大量的维生素。通过局部可用消炎、止痛、干燥、收敛的药物,以缩短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李秉琦.口腔粘膜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胡亚美,等,主编.儿科药物治疗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