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预防

张永生

河南漯河市实验小学张永生

2010年11月6日陕西凤翔县几个中学生在练歌房内聚会,在喝酒、唱歌过程中发生打斗,致使一人被活活打死,其中年龄最小的犯罪嫌疑分子只有15岁;2010年12月11日云南楚雄紫溪中学一位年仅17岁心理扭曲的高中学生,用自己专门购买的水果刀刺向自己同宿舍的两名同学并不治身亡……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再次提醒我们,青少年犯罪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各方面还很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弱,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好奇心,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和感染,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

1.家庭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养不教,父之过。时下不少人忙于生意挣钱,疏于对子女的教育,顺其自然,放任自流;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为了自己而不顾及或无暇顾及孩子,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使之浪迹社会;不少农民工进城务工,孩子要么成为“留守族”,要么托付给老人或自己的亲朋好友看管,使青少年的家庭保护缺失;还有的为了安心做生意挣大钱,把孩子送到寄宿式学校后,很少过问和体贴孩子,更不用说管他们的学习和教育了;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家庭暴力成了家常便饭,使孩子从小在心灵上埋下了暴力的阴影;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挖空心思逼着孩子上重点学校,孩子犯错误时或者学习差一点,就气愤不已,甚至痛打孩子一顿,致使孩子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负气离家出走在外面游荡,很容易被坏人教唆和利用,也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人们总结的一句话:“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确实不无道理!

2.学校保护的缺失。学校是培养人和教育人的主阵地,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学校教育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唯分数论好坏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好学生一旦考试落榜,则感前途无望,万念俱灰。差学生则破灌破摔,厌学、辍学,自暴自弃;有些教师对学生有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有侮辱谩骂的,这不仅仅对学生是知识和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和人格上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暴力语言,伤害得是学生的心灵,是内伤,这种内伤不像身体的外伤那样容易被察觉,但它的伤害力是严重的,持久的,甚至影响到学生一辈子的前途和命运,他们会认为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已经没有什么好感,老师不喜欢自己;还有的教师随意赶走差生,使这些学生害怕挨父母的打,有家不敢回而流入社会,很容易成为不法之徒引诱和教唆的对象,年纪轻轻叼着烟卷,流里流气的,成为社会的危险群体。他们一旦流向社会,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发和影响,就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3.社会影响。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也不例外。社会环境中有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积极因素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消极因素有可能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也容易使青少年受到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对有些黑网吧政府监管不力,政府对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有些青少年自身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等,不加选择地去阅读、浏览黄色网站,很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

4.自身因素。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剧变,尽管求知欲增强,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其心理状态仍不稳定,其认识结构,理智等仍未成熟,这种身心发育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易感情用事,善恶不辨,自制力差,易做出越轨举动,在某种偶然因素诱发下,极易走向犯罪。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千秋大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

1.注重家庭教育。一个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教育得当,能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有效地防止其犯罪心理和行为的产生。作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切实履行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要根据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生理特点,要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子女,引导其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对孩子既不随意打骂,也不过分娇宠,对孩子的缺点和毛病要及时批评指正,引导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加强学校保护。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做一个高尚的人,那种只“授业”不“传道”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尤其应注意抓好“后进生”、“双差生”和“单亲生”的心理疏导教育,讽刺挖苦,也不简单粗暴,走进孩子的心灵,对他关心和体贴,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学校要开展普法讲座、专题手抄报、有奖征文、主题班会和图片展等,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法制教育,使每位中、小学生都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3.加强社会保护。社会环境有好有坏,青少年既可以受到英雄模范人物的熏陶和感染,也可能受到坏人坏事的影响和污染,青少年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所以社会诸方面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不让未成年人接触思想不健康、淫秽下流、暴力犯罪等有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娱乐内容,加强对网吧、迪吧、歌厅和网络的管理。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4.提高自身预防。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当然,这需要家庭、学校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总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切实负其责任,增强普法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重要依据和环境。同时,青少年也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的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