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的护理

/ 1

小儿惊厥的护理

郭春池

郭春池(云南洱源县人民医院云南洱源6712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0-0228-02

【关键词】小儿惊厥护理

惊厥是小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异常的一组临床危急症候群,多发于婴幼儿。其特点是:引起惊厥的原因众多、复杂,儿童期发生率约为4%~6%,较成人高出10~15倍,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易有频繁或严重发作,甚至惊厥持续状态。新生儿及婴儿常有不典型惊厥发作,如表现为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痉挛,或表现为突发瞪眼、咀嚼、流涎、呼吸暂停、青紫不显性发作等特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认真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及时有效地控制惊厥,直接关系到患儿病情的预后。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阻止惊厥的发生和治疗原发病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在我院儿科病区住院患儿共1806例。小儿惊厥76例,其中男性患儿48例,女性患儿28例,患儿年龄在6个月~12岁之间,惊厥患儿中患肺炎48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脑炎2例,支气管炎13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惊厥患儿体温在38.5℃以下的24例,体温在38.5℃及其以上的52例。

2护理

小儿惊厥发病急,病情重,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患儿窒息;迅速控制惊厥,逐渐降低体温并使体温保持正常,在护理工作中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惊厥发生。正确把握止痉、降温等急救措施,当发生抽搐时应注意患儿的安全,预防家属及患儿的紧张情绪,以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为原则。

2.1控制惊厥小儿一旦发生惊厥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取平卧位,遵医嘱给安定0.25~0.5mg,kg-1.d-1,控制在1min<1mg,必要时15~30min,或以重复静脉注射,最大量≤10mg/d,注意用药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可减少安定对血管壁的刺激,也可以用直肠给药,如效果不佳可用苯巴比妥纳15~20mgkg-1.d-1。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小儿惊厥时立即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解开衣扣裤带,立即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防止患儿的呕吐物吸入气管。必要时用舌钳夹住舌头,以防止舌后坠而堵塞气管。同时准备好气管插管包、吸痰器以及急救药物,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2.3迅速降低体温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可用10%冰盐水制作成冰帽,也可在额部、腋下、腹股沟等处用冰敷,以达到迅速降温的目的,也可用40%~43%酒精擦浴或冰盐水灌肠,远端足部用热水袋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遵医嘱用药物降温。

2.4给氧及降低颅内压立即给氧可以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水肿。小儿惊厥反复发作可致患儿颅内压增高,遵医嘱用20%甘露醇注射液或5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如效果不佳可用速尿等药物。

2.5建立静脉通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理应用轻柔敏捷的动作,认真细心地观察患儿的面色、体温、血压、呼吸、心跳、意识、瞳孔、肌力等,每30分钟或1小时巡观病房1次并记录,遵医嘱给补液,进行病因对症治疗,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的目的。

2.6对口腔、眼睛、皮肤的护理,防止坠床护士应做到眼勤、手巧、心细、脚轻、动作轻柔、敏捷。按时清除痰液,勤用棉签蘸凉开水涂患儿口腔,口腔干裂时涂石腊油或稀甘油、唇膏,口腔溃疡者用口腔溃疡膜或溃疡散,勤换尿布,昏迷患儿每2小时协助翻身1次,保持皮肤干燥,床单整洁,防止发生褥疮。患儿病床应设护栏,专人看护,防止患儿坠床。防止患儿惊厥时损伤牙齿、舌头等。

2.7病室环境及饮食病室应保持安静,空气流通,病室温度应在22~25℃,湿度应在50~60%为宜,饮食以营养及水分为主,如豆浆、牛奶、稀粥、米汤、面条等流质饮食为宜。

2.8心理方面及家庭护理护士应主动接近患儿,针对小儿好动、好问、好奇以及自控能力和防护能力差的心理特点,往往出现焦虑、抑郁、敌对、不配合治疗等心理障碍,我们应主动亲近患儿,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增进患儿的自信心。小儿惊厥发作时家长往往惊慌失措,束手无策,特别是发热惊厥,多数发生在家庭,如果家庭护理做到能减轻患儿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对患儿的康复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家庭护理也成为护理的一部份,护士应教会家长保持情绪稳定,当小儿发生抽风征象或体温大于39℃时,应及时作物理或药物降温,可在额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处冰敷,如小儿体温小于38℃应嘱其多饮水,使室内空气流通,气温高时用34~35℃温水浴,以促进汗腺分泌,保持皮肤清洁,此外,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1]中华临床医学会护理学会主办.《中国应用护理杂志》,2008,3,18-142,P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