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手术中的医源性胆道损伤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胆道手术中的医源性胆道损伤分析

李军

李军辽矿集团总医院梅河医院外科135019

摘要:目的:探讨在胆道手术中导致患者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方法:对2001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胆道手术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均经过相应的手术治疗后出院,随访1年,20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基本痊愈,无死亡病例出现;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与手术解剖、手术医生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结论:在胆道手术中,手术医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胆道手术的危险性,提高职业的责任感和对医学专业的知识的掌握程度,熟练手术操作流程和对医源性损伤的观察、处理能力,降低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胆道手术;医源性胆道损伤;原因;预防

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不当或者相关操作的副作用所造成的患者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物理性、化学性或者生物性的损伤称为医源性损伤。随着腹腔镜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医源性的胆道损伤成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1],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危害非常严重,不仅会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患者再次手术,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提高胆道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医源性损伤的发生率,本文对2001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胆道手术并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并尝试性提出预防性方法,以期为临床上胆道手术的成功实施提供参考依据,现将具体的资料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1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胆道手术并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所占比例为71.43%,女性6例,所占比例为28.57%,男性年龄在26~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岁,女性年龄在22岁~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岁;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原发疾病种类总结见表1。患者所采取的胆道手术类型结果见表2.

表1.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原发疾病种类总结

原发病种类

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

胆囊息肉

胆道蛔虫

胆总管结石

10

6

6

3

3

35.72

21.43

21.43

10.71

10.71

表2.患者所采取的胆道手术类型结果总结

手术类型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探查合并胆囊切除术

17

6

5

60.71

21.43

17.86

1.2医源性胆道损伤情况

2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中,有18例患者是由于在手术中出现胆汁漏从而发现胆道出现损伤,有10例患者是在手术后7日后发现,10例患者均伴有发热、腹痛以及畏寒等症状,有4例患者出现慢性腹膜炎的症状,有2例出现反复性的胆管炎,有1例引流管内出现大量胆汁,有1例出现梗阻性黄疸的症状。胆道损伤的部位结果见表3.

表3.胆道损伤部位总结

损伤部位

肝总管

胆总管

右肝管

胆总管与胆囊管的结合部位

9

9

7

3

32.14

32.14

25.00

10.72

1.3治疗方法

手术中出现胆道损伤的18例患者,由胆漏症状辨别出现胆道损伤,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针对损伤的情况实施肝管、胆管的修补或者吻合手术,并且放置胆道引流管或者腹腔引流管;手术后7日内出现症状的10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经检查确诊后,先行胆道引流或者腹腔引流,待患者身体状况恢复后再行手术治疗。

2.结果

2.1疗效标准

痊愈:所有症状均恢复或者偶尔出现轻微症状;

基本痊愈:偶尔有胆管炎的症状出现,经药物治疗便可控制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疗效较差:营养状况很差,胆道反复感染,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死亡。

2.2治疗结果

所有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均经过相应的手术治疗后出院,随访1年,20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基本痊愈,无死亡病例出现。

3.讨论

医源性的胆道损伤出现在上腹部的手术中,而胆道手术占大多数。根据专家研究,在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率大约为0.20%左右[3]。在胆道手术中,有一小部分的医源性胆道损伤是由于原发病导致机体的解剖难度加大,出现并发症状,但是据报道,胆道手术一般都属于比较简单的手术,解剖难度较大的手术属于极少数,因此,大多数的医源性胆道损伤是在遵循常规解剖原则的前提下,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4]:(1)执行手术的医生未充分认识到胆道手术的危险性,为患者埋下了安全隐患;(2)医生缺乏丰富的手术经验,未能及时发现手术中的异常现象,不能正确处理手术中的突发现象;(3)医生执行手术时过于自信,盲目的追求手术速度,操作不够细致。

少部分的医源性胆道损伤是在手术中发现的,而至少有四分之三的患者是在手术后的早期发现[5],大部分需要再次进行手术进行治疗,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根据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必须增强手术操作者的责任感以及对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手术的操作流程;培养观察能力,训练对突发症状的处理能力;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保持最佳手术状态;术前重视患者各项检查指标,做好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若发现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治疗,最大程度的减少医源性损伤带来的后果。

参考文献

[1]李铁军,赖星.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预防[J].MedJWestChina,

507,2011,23(3):507~508.

[2]刘允怡.胆道损伤[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6):447-448.

[3]RouteM,JesehkePW,ManegoldBC,etal.Managementofbileductinjuriesandstrieturefollowingcholecystectomy.WorldJSurg,1993;17:553.

[4]童钟,王建国.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和处理体会[J].JournalofHepatopancreatobiliarySurgery,2004,16(2):121~122.

[5]李红樱.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术后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0~113.